她甚至不像是往年那些農民起義一般,只給自己領個平天將軍之類的職位,而是絲毫不在意于天子尤在的影響,來上了一出草率卻也石破天驚的稱帝。
可惜,她在李唐初定江山的幾十年內發起這等反叛,用未經訓練的農民隊伍去和正規軍相抗,最終還是落了個被剿滅的下場。
李清月之前就知這樣一個人。
但她并非專研于歷史之人,便也未曾記下,陳碩真的起義和失敗竟就是在她出生的前一年。
只隱約記得有人曾經探討過,唐初的這次女子領兵起義和自號稱帝,對于母親日后的選擇到底有沒有影響呢
眼下聽武媚娘用平緩的語氣將其緩緩道來的時候,反正是聽不出的。
不過這番對話,倒是讓李清月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如果說,早前險些遲緩一步才想起的萬年宮山洪已經讓她意識到,完全將改變命運的機會寄托在她記憶上,是肯定不行的。
誰讓她只記著大事和王侯將相的變動。
那么這趟宮外之行讓她獲知的逐食一事和澄心的來歷,則讓她更加清晰地意識到,她絕不能只依靠著自己的認知常識去看這個世界,甚至帶有一種后世之人目睹此間的優越感。
現在只是一句輕飄飄的盛世感慨,誰知道往后會如何呢
她既想看到母親從
現在這個位置上繼續起步,自己也不能走錯路。
別人現在還能因為她是個孩子而對她多有包容,往后卻絕不會的。
她伸手拽了拽母親的衣袖。
武媚娘低頭就看見,女兒的一雙眼睛因為聽故事而有些發亮。
雖然也有可能是被宮燈照出來的結果,但還是忍不住讓人望進那雙眼睛的熱切之中。
“阿娘,您給我找個啟蒙老師吧。”
教授一個如此年幼的孩子,聽起來便像個苦差事。尋常人也不會在這等年紀便好好進學,開始那些太過高深的道理。
但李清月覺得,自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便多有歲神童之說,沒必要真將表現給框死了。
所以這個啟蒙老師是可以找的,最好還能有些本事。
畢竟,她已在那一記悶擊之中清醒過來,更為迫切地確定,只有真按照這個時代的種種記載先學習一遍,方能知道她所提的那個“何為盛世”的問題,到底應當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答案。
武媚娘沒有打擊她這求知欲,一邊伸手理了理她鬢邊的碎發一邊回道“今年只怕還不行,轉過明年來,你也可對外說是三歲了,我便為你尋一個足夠有分量的老師。”
阿菟先自盛世之說跳到澄心的來歷,又說起進學之事,雖是跳脫了些,但這其中卻也不失千絲萬縷的聯系,讓她隱約猜到了幾分女兒的想法。
這個想法確實太超前也早熟了些。
可若她本就生而有異,又并不會對她這個母親有何損傷,何妨成全她的想法呢
她徐徐說道“在此之前,你阿娘我也還得先做一件事,或許能給你換到一個更好的老師。”
李清月下意識地循著母親的目光往桌案上看去,便見那上頭有一份剛寫了個開頭的文書。
文書開篇,寫著外戚誡三個字。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