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正義一死,這個案子頓時陷入了僵局。
劉仁軌主理此案,犯人卻死了若非人人都知道他是何種脾性,也知道他跟李義府不對付,恐怕都要有人覺得是他在從中包庇了。
他自然是要上奏陛下,將他這幾日間的調查所得告知,并將李義府從中插手的蛛絲馬跡匯總在了李治的面前。
不只是如此,侍御史王義方毫不猶豫地當庭奏表李義府上位至今所犯種種罪狀。
武媚娘看到這里,就瞧見了隨后附著的王義方彈劾奏章,不由臉色一變。
這個王義方當真是個硬脾氣,早年間就因為不想攀附魏征的權勢,拒絕娶他的侄女,今日也是不例外的矜傲獨行。
但他在魏征死后還娶了那位姑娘,以兌現魏征當年對他的器重,傳揚于世還能
算是一件美談,這出上奏卻實在是一點都不會說話
在奏表之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李義府善柔成性,佞媚為姿。昔事馬周,分桃見寵;後交劉洎,割袖承恩因緣際會,遂階通顯。”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說,李義府這人長得好,擅長行諂媚奸佞之道,早年間在馬周、劉洎手底下做事,都是靠著分桃斷袖的手段才一步步往上走的,然后因緣際會之間,混到了如今的這個高位上。
等等,這話也是能隨便說的
那按照這個排比下來,陛下為什么要重用李義府,難道也是因為這等“分桃見寵”、“割袖承恩”的理由嗎
更可怕的是,這若是一出在私底下的奏報也就算了吧,偏偏這是直接在朝堂上說出來的
他好大的膽子
與他同時出列的劉仁軌是不是也抱有這等想法呢
李治彼時必定是這樣想的。
楊夫人早年間為女兒上位一事,在長安城中多有走動,在此事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得知了,也匆匆令人急報洛陽告知女兒。
她這會兒倒是有些慶幸,自己在去年因為年歲漸長的緣故沒有選擇隨駕洛陽,而是留在了長安,才能有及時知情的機會。
陛下是什么態度目前還不知道,涉事其中的李義府、王義方和劉仁軌是什么情況也不知道,但若等到塵埃落定了才被告知,那就不太妙了。
陛下是媚娘的丈夫,也是這大唐天子,李義府是支持她坐上皇后位置的重要官員,劉仁軌是安定公主的老師,還和李義府之間有結怨。
這這都叫什么事啊。
更要緊的是,現在連安定公主都跑蜀中去了,一時半刻之間還沒法趕回來救援一下老師。
武媚娘扶額,思緒急轉。
在這出突發事件面前,她不能什么都不做,但也不能反應得太快。
現在得先選擇好一個切入點。
她深吸了一口氣,在心中有了成算。
安定公主這個逃家出門的還不知道長安城中的風云驟變,也不知道自己老師在剛剛脫離她視線后就惹上了這么一個麻煩。
她已隨同南下益州蜀州任職的官員們坐在了嘉陵江的渡船上,穿行于利州山水之間。
坐船上可比坐馬車自在多了。
畢竟船隨水勢而走,相互之間已有了一些距離,也沒人會來隨便窺探段長史的這艘船上都有些什么人。
李清月自在地在船頭眺望了片刻,目之所及的青山碧水將她在梁州時候所見的景象暫時沖去了腦后。
她忽然回頭,朝著正步出船艙的盧照鄰喊道
“升之,江山美景,賦詩一首如何啊”
盧照鄰腳步一頓,就聽李清月又道“記得在詩名之后寫一句,隨安定公主游蜀中所作。”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