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聽武媚娘毫不猶豫地答道“這事好辦,勞煩陛下給個準允,讓阿菟能出入弘文館旁聽就是了。”
“弘文館”李治眉峰微動。
太子行將十歲,身體也算漸有好轉,李治已計劃著在明年將他從原本的東宮授課,改為放在崇文館中進學,也好讓他在學習之余,能與弘文館中學子以及國子監學生往來。
以崇文館弘文館的位置,也能與外朝接觸,日漸培養起太子的政治班底。
崇文館中的太子陪讀,其實早在顯慶元年的時候就已經遴選完畢,合計二十人。
至于弘文館中,則是數十名皇親國戚以及高官子弟在此就學,外加上數十萬卷藏書陳列。
早年間義陽公主拿過一個借閱藏書的許可,順帶著在其中的算學課程旁聽了一陣,不過如今既已去了太史局,也就少有在弘文館中走動。
有此先例在,阿菟要在其中進學,而非在宮中的內文學館,其實也說的過去。
他也并未多加思索便應道“那便這樣吧。不過對于諫議大夫這個調任”
想想他此前終究還是個諫官,李治便道“我想給他個委任,看看他能否完成,若能的話再令其前往百濟。”
“陛下想給他什么考驗”
李治答道“冬日天寒,北地尤盛,不適合作為動兵之時。雖已在則天門上告知眾臣,我有動兵高麗的打算,也不可能在這幾個月間動手。”
“真正要動兵,必定要到五六月里了。”李治幽幽嘆道,也不知道到那個時候,他的身體能不能徹底好起來。
當然,不論彼時會是何種情況,動兵之前的各方籌備工作還是得先做的。
比如說,邊地的調兵。
“眼下既要穩固住打下的百濟土地,又需一戰定高麗,以防其卷土重來,光靠著已有的兵力肯定是不夠的。”
武媚娘頓時了然,“陛下是要征兵。”
“不錯,”李治應道,“我有意征發河北、河南、淮南等地的府兵,前往高麗作戰。此番招募所得,起碼也需有四五萬人。”
“那百濟故土之上的人口尤在其上,若諫議大夫能在征兵之時諸事穩妥,再渡海前往百濟也不遲。”
“至于官職”
諫議大夫這個位置當然是不能去招募兵馬的。
李治沉吟片刻,“讓他先領河南道上府折沖都尉一職吧,也算平級調度。”
就這么辦吧。
雖說大唐府兵制下,各折沖府的長官也沒見過有誰是六十歲才上崗的,但既
然只是個考驗,也沒必要非要遵循舊例,過于刻板。
不過話是這樣說不錯,劉仁軌在領到這個官職的時候,還是不免感到了幾分震驚。
什么情況啊,讓他一個文官去募兵
“老師之前同我講解大唐軍制,卻因未與折沖府打過多少交道而罷休,說是怕說錯了,還影響到我的判斷,如今還正好有這個機會了。”
劉仁軌偏頭過來,就見他這個聰慧異常的學生,在此時拿出來的表現比他還要雀躍。
真要讓人分不清,這到底是誰要去走馬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