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繼續服役的,何止是陸上府兵呢
船員其實也是一樣的。
只是沒有表現得那般明顯而已。
見劉仁軌的臉上似有幾分憂慮之色,李清月當即將手往前一伸,試圖打破這有一瞬沉悶起來的氣氛“老師不必擔心,若我等此番能遠揚威名于海外,必能一改征兵風氣的。”
“再說了,我已將青州情況盡數告知于阿耶阿娘,他們總不會對此無動于衷。說不定在我們返航之前,就能收到好消息。”
當然,比起阿耶的話,李清月可能還是要更相信于阿娘一點。
起碼在對吐谷渾的態度上,阿娘的重視就要更高,而這并不只是因為弘化公主是母親的好友。又倘若她不曾記錯的話,歷史上被阿娘看重的邊地將領,以唐璿和婁師德為例,都是屯田戍邊的好手,對邊地士卒的生存情況還是相對重視的。
這么看的話,唐璿現在在漢中種地,就很符合實際嘛。
更要緊的是,府兵待遇出現問題,意味著必定會有人因此下臺,這又何嘗不是阿娘從中攥取權柄的機會
正因為這種種原因,劉仁軌在李清月的話中,只覺聽出了一種異常強烈的信心。
又或者是那少年人的沖勁,讓他這個已到耳順之年的長者都只覺自己真不該如此悲觀。
他旋即接道“公主說得不錯,如今既已順利起行,那就該當指望將戰事推行下去”
就是還有一個問題。
“公主啊,那是你的鐵簽和魚,不是你發號施令的旗幟。”
暮色里光以剪影來看,這位小公主的動作真可謂是意氣風發,但若仔細看去,就會發現,她這得算是拿了個魚串當令箭。
大概還因為那魚被她啃了兩口的緣故,和鐵簽之間沒那么嚴實。
所以還沒等她將手縮回來,那塊魚肉就已經刷得一下滑進了海中。
下一刻劉仁軌就瞧見小公主蹬蹬蹬地跑下了甲板,在遠處傳來了一聲拉長的呼喊,“澄心,還有多余的嗎”
他扶著欄桿,望見日光恰好在此時徹底消失在了海面上,但在海面表現出的蒼茫冷意之中,他所感到居然不是一種夜色幽微,人力渺小,而是在面上露出了一個笑容。
他好像忽然理解了,何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公主那“安定”兩字真有些玄妙,雖說七月才是海上風浪最盛的時候,但往年間的六月里其實也不太平靜,今年卻有些特殊。
在航船越過渤海海峽,朝著百濟進發的路途之中,幾乎沒發生什么海上波折。
故而當七月到來的時候,這一行船只的前方已能看見延伸在視線兩頭的海岸線。
那正是,百濟的所在
“還要尋找停泊港口的位置,公主不要這么著急。”
劉仁軌的話大概還是說慢了一點,因為公主已靈活地躥到了前頭,朝著東方看去。
在百濟這頭上呈朝中的奏報里,大多數時候不將其稱為百濟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現如今百濟國主已前往洛陽投降,或許更不應該這么叫,而該當被稱為“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