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只多念叨了一句,“那也不能放任這種行為變成常例若真這樣的話,蘇將軍那邊是不是也有人要覺得自己的本事更強,進而提出什么自己的主見”
但他這頗有點死鴨子嘴硬的話剛剛說出,就見面前的皇后笑了出來,“陛下啊,這建議提出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阿菟的計劃能得到將領和長史的一致認可,可不代表什么人都能得到主將的準允。若如此的話,邢國公怎么會得到您的器重擔此重任。”
李治當即啞然。
媚娘這話說得不錯。
在這句明為駁斥實為稱頌的話中,他心中少許浮出的顧慮也忽然先被打消了下去。
而皇后的下一句話已到耳邊,“您看,我若是您的話,只應該覺得驕傲,能有個這樣小年紀就說服全軍聽令的女兒。”
“那也不能總是縱容她干出偷跑的事情吧。”李治嘀咕。
他之前還希望能讓人將女兒給帶回來,可惜崔元綜那小子沒本事,沒能在青州地界上把人追上。若要讓人去海外帶人回返,又怕返程少了護航兵卒出現問題,甚至是這個出海去尋人的,反過來被阿菟給扣留在了海外。
現在也只能暫時打消這個想法,等百濟那頭撤兵后再將人接回。
結果倒好,她已干出了這等驚天動地的大事。
可別因為這個緣故,讓她更覺得自己這種擅作主張的離家,是能夠被再次效法的。
武媚娘將這話聽在耳中,目光卻已短暫地再落回到了那封盡顯活力的信,在李治所看不到的地方,閃過了一絲縱容和決然之色。
阿菟的表現既讓她這個做母親的倍感焦慮,又何嘗不讓她因為這等齊頭并進的爭權而覺心中沸騰。
但凡阿菟不是個公主,在收到這封戰報的時候,李治早應該驚喜于百濟的亂軍能以這種方式被斬落、收服,而不是在計較她的這等行為是否真有僭越不妥之處。
如今好話已鋪墊完,是該由她這個做母親的,為女兒多爭取到一點東西了
她旋即接道“陛下若不想讓她偷跑,也不想讓人效仿阿菟的舉動來個先斬后奏,其實很容易啊。”
容易
李治一邊想到了阿菟在來信中所說的“平亂容易”,一邊還是回道“媚娘若有好法子,說來便是。”
武媚娘毫不猶豫地回道“您給阿菟一個調兵的名分不就是了。反正也沒多少人知道,
安定公主是因您那一句話而偷跑出去的,還不如變成是您慧眼識才,更顯陛下英明。”
aaadquo這如何像話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李治脫口而出。
皇后給出的這個答案,雖是讓他有點提前的猜測,可真聽到了這樣一句話,還是不由有了這樣的反應。
這也實在不能怪他。
年僅八歲的小公主冒險上戰場,已經讓他大覺不妥,更何況是對她給出調兵名分的放縱。
這就等同于是要破格為公主封官了
大唐此前可沒有這樣的先例在。
宮中女官自有自己的一套品級制度,也和前朝的晉升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