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良種,以及后備的人才統統就位
對了,還有還有heihei”
“海州那邊,我讓盧升之幫我尋訪人才,若那人真是可用之才,也得要一點用來說服的時間。”
“此外,我在離開熊津大都督府的時候也跟老師交代過,如果可以的話,在當地慢慢開始打造海船,數量不需要多,只需要能往返于熊津和中原沿海就行了。估計在三四月里也能完工。”
因為這部分船只不是軍隊所用,而更像是商船,李清月沒法向沿海水軍借調,還是得自己來折騰。
好在數量不多,以熊津大都督府的銀錢存貨能負擔得起。
看,這些準備工作都要時間。
武媚娘看著女兒在這里逐一盤點,只覺她那張尚顯稚氣的面容都因為這些條理井然的南北東西調度,像是在發光一般,一點也不比她此前在策馬凱旋之時的氣勢遜色。
她在不知覺中神情又柔和了幾分。
阿菟是如此珍惜于自己拿到手的每一個機會,要將手中的全盤資源都給整合成一個整體,以圖在有限的助力中實現個人事業的飛躍。
她又如何不是這樣。
這份相互映照的成長,真是讓人心中安定。
但更好玩的大概還是,李清月嘮叨完了這些,又將方才運籌帷幄的神情一收,鼓著腮幫子露出了小孩子耍賴的特有表情,“阿娘,您一定要幫我把場子找回來。”
武媚娘輕咳了一聲,“好啊,見到你阿耶的時候我就幫你譴責他。”
反正這也算是另類的親子互動是吧。
阿菟本已不是在循規蹈矩的路線上走了,便沒必要遵循什么過分父慈女孝的模式。
說不定來點這種“驚喜”,還能在某個時候發揮出一點妙用來。
于是李治就很是委屈地聽到了皇后對他的一句打趣加責備“您說說看,您作為天子,和一個孩子生什么悶氣。”
“您是不知道,阿菟覺得您不喜歡她了,這兩天沒少挑您的刺。”武媚娘饒有興致地端詳著李治的表情,“我看你們兩個折騰起來,加起來的年齡也沒超過十歲。”
李治無奈,“她還說什么了”
他怎么想都覺得,自己除了之前的那一句失言,其實也沒什么可指摘的。
卻聽武媚娘說道“她說您給百官
預備改的名字里,有些還算能聽,有些就好生奇怪。”
李治heihei”
他原本預訂在二月更改百官之名,其中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分別改名為東臺、西臺和中臺。
當然,這三個名字是李清月覺得還勉強能聽的。
至于侍中成為左相,中書令成為右相,聽起來也好記得多。
尚書仆射被叫做匡政,大抵取的是匡扶政治的意思,姑且也可以理解吧。
但有些就很煩人了。
什么戶部叫司元、兵部叫司戎,吏部叫司列,工部叫司平
李清月人都要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