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那高麗之戰,難道有人會覺得,契苾何力統兵渡過遼河,一舉殲滅高麗三萬兵馬,是在掩蓋蘇定方的風頭嗎
顯然不會。
但他大概不能理解一位老將在此刻的心思。
李治在元月之時,曾經將一封問候的信件送到了鄭仁泰的手中。
在信中提及了對鄭仁泰的關切,并請他千萬別走上任雅相、龐孝泰和姚懿等人的舊路,在邊地出現什么意外。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將指揮權交到薛仁貴的手中。
可這些話,在李治看來是對老臣的用心良苦,在鄭仁泰看來,卻無疑是在暗指他已年邁。
也讓他心中的情緒日趨焦躁。
現在算怎么個情況
連陛下年僅八歲的女兒都已在高麗戰場上建功立業,他又為何不能殺穿敵營,將鐵勒各部起勢的苗頭全部掐滅
懷抱著這樣的
想法,哪怕他的副將在天山遭到了鐵勒人的狙擊落敗,也沒能熄滅他在三月內終結此戰的決心。
隨即展開的第二場交鋒更是以唐軍取勝告終。
在他戰意激昂的注視之中,意圖投降的思結部與多覽葛部都被迫放棄了天山據點,盡數北逃。
不顧薛仁貴做出的最后一次攔阻,鄭仁泰毅然決然地領著麾下的一萬四千多名騎兵追入了大漠之中。
留下了薛仁貴在此地守營。
“將軍其實您也沒必要那么擔心。”薛仁貴的副將安慰道,“老將軍征戰西疆的經驗確實豐厚,在如今乃是乘勝追擊的情況下出不了問題。您屢屢勸阻,將自己和他的關系鬧僵,對您哪有什么好處。”
薛仁貴嘆了口氣,“可你不知道有句話,叫做窮寇莫追嗎”
在這等苦寒之地,誰知道會發生什么意外。
而這罕見的意外,還真不幸地降臨了。
就在鄭仁泰和其所統帥的騎兵殺入大漠后的數日,在邊境出現了一場罕見的暴風雪。
也正是這場攔截在天山軍營和大漠戰場之間的暴風雪,讓鄭仁泰能否成功回返,變成了一場未知數。
在大漠之中要想識別方向本就艱難,更何況是在風雪之中。
當消息傳來的那一刻,薛仁貴只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
但他根本顧不上怪責自己此前的烏鴉嘴,而是匆匆吩咐士卒以最快的速度發兵去尋人。
“你們找人的時候也務必小心。”在安排士卒離開軍營的時候,薛仁貴又叮囑了一句,“一旦情況有異,你等即刻退回”
他望著帳外在三月之初也是寒風吹雪的場面,此前的擔憂終于變成了臉上越來越深的凝重。
這場風雪整整持續了七日有余,就好像是老天都要為逃亡的鐵勒人做出掩護。
當晴光重新籠罩在這片西域大地上的時候,薛仁貴一邊強裝鎮定地安排士卒接收周遭的鐵勒殘部,一邊已在盤算,他是否要親自深入大漠,去尋找鄭仁泰的下落。
到了此刻,他心中的希望其實已經很是渺茫了。
作為一個領兵打仗的將領,他很清楚一個事實,以一萬四千人的隊伍和其急切追擊中所帶的糧草輜重,絕不夠他們七日所用
相比于存活的可能,顯然是全軍覆沒的幾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