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治的神情不難讓眾人看出,事情只怕沒有那么簡單。
他語氣也沉重了起來“但一月底,鐵勒道行軍大總管鄭仁泰不顧副總管薛仁貴勸諫,貿然發一萬四千騎兵追擊,深入大漠,行軍抵達仙萼河位置,也沒追到逃亡的鐵勒兩部殘兵,反而在返程途中遇到了暴風雪天氣,進而迷失了方向。”
“在被困于大漠之中七八日后,才成功折返回營地。”
說到這里的時候,其余眾人的面色也都已經嚴肅了起來。
只是,他們縱然想過會蒙受損失,也沒想到從李治這里說出的,會是這樣一句可怕的消息,“一萬四千騎兵中回返天山以南的,只有八百多人。其余眾人,要么死于風雪天氣,要么死于相互殘殺求活。”
“這就是最新發回來的戰報。”
李清月神情陡變。
什么相互殘殺求活那不過是李治為了讓這出軍報說給在場諸人聽的時候,還能給那頭的情況留有幾分顏面。
在缺少糧食的情況下,士卒要如何穿過被風雪覆蓋的瀚海
除了馬匹之外,自然是只能人各相食。
那么與其說是一萬四千多人出征,最后回來了八百人,還不如說,是他們統統都沒有回來。
西域那頭怎么會突然出現這樣的變故
在唐軍明明從去年就已經占據上風的局面下,按理來說,今年他們只需要做好掃尾工作就足夠了。
在高麗之戰前就已出現的“將軍三箭定天山”,甚至讓李清月覺得,自己說不定能在起行遼東之前,就在長安城里和凱旋的薛仁貴相會。
到時候她還能在長安為薛仁貴擺個慶功宴,然后告知于他,他當年那句“公主也能上戰場”的話在今日也變成了現實。
可現在的情況卻急轉直下了。
那封戰報被先后傳遞在幾位將軍手中,然后落到了李清月的手中。
在這封軍報上所寫的情況,和李治所說分毫不差。
這甚至不是由薛仁貴代筆的軍報,而是出自鄭仁泰之手。
以至于當顫抖的筆鋒和些微有些錯亂的言辭出現在戰報上的時候,仿佛也能讓人看到彼時身處風雪之中,那些無糧可食的將士們到底有多絕望。
然而他們在彼時所能做的,竟只是從同伴的身上得到求生的希望最后變成了在這封戰報上蒼白無力的數字。
李治敲了敲桌案,將下頭幾人的思緒從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中拉了回來。
“對
鄭仁泰的懲處先姑且不論,以各位所見,眼下該當如何”
李治可以清楚地看到,當他問出這句話的時候,下方直接分成了兩個陣營。
英國公李勣、邢國公蘇定方和被他喊來一并參與議事的安定公主,都默契十足地看向了郕國公契苾何力。
唯獨契苾何力的表現不同。
他沒有保持著原本看向天子的方向,而是轉向了
“郕國公看著安定作甚”李治真沒忍住,先發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在場之人幾乎全部看向契苾何力的情況,讓李治確信,自己在眾人來前做出的判斷沒有任何一點問題。
在薛仁貴和鄭仁泰對鐵勒進行殺戮鎮壓之后,李治原本也有意向讓契苾何力前往,從威服改為懷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