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李清月低聲誦念了一遍,目光中閃過了一縷深思。
她背過這首詩。
但倘若她沒記錯的話,這首詩寫出的背景該當是后來的吐蕃、突厥強勢寇邊之時,而不是現在。
這句陰差陽錯下提早從楊炯口中誕生的詩句,應當也與彼時有著不太一樣的意思。
她思量了一番她在長安因為許自然一案聽到的些許風聲,覺得自己大概能猜到楊炯到底在為何事煩憂,便轉頭朝著澄心說道“那些商人的選拔我交給你安排,至于楊令明你問問他愿不愿意一同出發。”
是去長見識也好,是去避風頭也罷,她作為上司,總得關心一下年輕伴讀的心理健康。
楊炯也不出所料地一口答應了下來。
在半
月后,這支船隊的人員終于議定完畢,帶著采購和采風的目標預備起航。
而當阿左在和母親道別的同時,他也從她口中,聽到了個很是令他羨慕的好消息。
她要正式參與到作戰之中了
往前推個一年,她可從來沒想過自己還能過上這等奇妙的人生。
因為出身高麗灌奴部的緣故,很小的時候她就被賣進了主人的家中,跟著主家姓了高,取了個叫做阿平的名字。
但這樣一段平靜的日子并未過上多久。
淵蓋蘇文上臺執政之后,以強權手段打壓了不少反對他決議的貴族,其中就包括她的主家。
好在,她們這些奴仆的性命和去向,對于那些大人物來說是最無所謂的東西,所以她找到了機會逃了出來。最后來到了這里,和阿左的父親成了婚。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選擇開始磨煉狩獵技術,確保再有這等需要逃亡的時候,她不會再面臨這等千鈞一發的窘迫處境。
然而當她真成了個老練獵手、也能憑借著這份本領謀求生存時,面對著高麗王朝覆滅于大唐的驟變,她最后選擇做的竟然還是留在原地。
離開這片遮風擋雨之地,屬于她的又還有什么東西呢
但在她心中也做好了一個準備。若是唐軍選擇沖進來,在她本就拮據的家中劫掠,那她必然會將自己一直在打磨的利刃扎入對方的心口,然后帶著兒子一起遠遁。
不過,她并沒有機會做出這個抗爭之舉。
反而是眼看著唐軍在此地將種植、采礦弄得風生水起,她的兒子也從中找到了一項掙錢的門路,讓她們家中的環境大有改變。唐軍還在冬日之前,借著她的發現,從北部草甸上搜羅到了一批紅根子草,讓這個冬日死于嚴寒的人數大大減少。
還有,龐飛鳶的那一出招攬,讓她在答應下來后,徹底走上了一條與此前有別的道路。
現在更是要親自參與到作戰之中。
阿左問她,如果在交戰中她會負傷甚至身亡,她會后悔這樣的決定嗎但她只是回問道,那么阿左就不怕在海上遭遇到風暴,落個船毀人亡的下場嗎
母子兩個相對無言了一瞬,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自己的答案。
就算真遇到了這樣的不幸,起碼,都已各自為自己的人生活過一次了
“那一路白山部的靺鞨,明知道遼東已經是大唐的疆土,還在冬日將近的時候襲擊了其中一處安東都護境內的縣城,將此地大屯積攢的余糧都給搶走了。”
“而這,就是我們的目標。”龐飛鳶指著面前的行軍輿圖,朝著下方諸人說道。
阿平的目光定定地看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