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平安活到這六十多歲。
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陛下說起庭州戰事結果的時候皇后臉上潛藏的憂慮,分明是對此地隨后的發展有些不太確定,卻又心存關切。
若無切實的消息來源,以皇后近年來行事中的態度,不該急切促成陛下召集將領來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先相信此事確有發生才好。
蘇定方已親自見識過安定公主在戰場上的判斷力,本著有其母必有其女的原則,對于皇后的本事也天然有了幾分信心。
他繼續說道“至于陛下當下的疑慮,我猜是因為軍報未曾明確情況,貿然調兵可能引發疑議”
“這點容易,”英國公李勣忽然接話道,“陛下大可以夏日校閱兵馬或者巡幸萬年宮為由,調度岐雍各州府兵集會。兵力調度、糧草籌措、將領安排都需時間,在做好這一番準備后,想來正式的軍報也該到了,到時候再行發兵也不遲。”
他和蘇定方的想法一致。
西域諸國、諸部降而復叛的行動不在少數,比起深究他們之前遭到的重創,會否讓他們完全放棄與大唐為敵的想法,還不如直接按照叛亂處理。
提前準備起來總是更好的。
他那句“正式的軍報也該到了”,不是一句隨便做出的判斷。
要是這樣的一出接近需要半個月的征調府兵準備后,西域的軍情還沒能夠送到他們的面前,那陛下可能都有必要懷疑一下,他這數年間在西域的努力到底還有沒有用了
畢竟,西突厥與回紇在第一步抵達長安的消息里都已達成了這樣的戰果,又怎么會只滿足于如此。
而一旦他們越過了天山界限,戰事消息就很難再被他們所阻攔。
“以閱兵為由嗎”李治低聲喃喃。
他在此時將面前眾人的神情都看在了眼中。
皇后協理政事數年間的穩重可靠表現,和西域屢次生亂的事實,讓今日的這出軍事集議中,并沒有出現什么行動上的爭議。
英國公給他提出的這個建議也顯然既保全了他的天子威儀,也能為可能到來的西域戰事做好準備,確實是個良策。
既然如此,他不必有所疑慮了。
“那就先這么辦吧。”
他想了想,又多補充了一句,“再讓人前往鄯州方向去一趟,一旦有西域那邊的軍報送達,務必以八百里加急速度送抵長安。”
庭州,庭州
在皇后口中簡直像是無聲無息間就已經被胡人聯軍給攻破的庭州,難道是紙糊的不成
為何竟沒能在禍端初發之時就將奏報送往長安,同時拖住這反叛的兵馬。
甚至
到了邢國公籌備調兵事宜的五日之后,邊地的正式軍報,才姍姍來遲地抵達了他的面前。
可在真將這封軍報展開在面前的時候,李治又覺得,自己對于庭州官員的連日腹誹都先被暫時堵在了喉嚨口。
軍報中寫道
庭州刺史來濟死守城關,以身殉國。
楊德裔意圖報信他處,卻在半道上遭到了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