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東贊該怎么回
他有兩個選擇。
其一便是對外告知,他的援兵早已命喪峽谷,那兩萬人并不是他自己的人手,而是唐軍喬裝而成的。
可兩萬吐蕃精兵被人無聲無息地給偷襲了個正著,必然會是對士氣形成要命的打擊
黨項羌中的其中一路本就才經歷了東女國橫插一腳的劫掠,若是獲知此事,也勢必能察覺到這其中的聯系。
也就意味著,東女國的一萬多駐兵也是他們的敵人,還就在后路蠢蠢欲動窺伺。
這樣的情形之下,他這方的聯軍會不會分崩離析,便當真不好說了。
另一個選擇便是繼續隱瞞,來上一出將錯就錯。
他這邊如今因為“吐蕃”援兵的到來,正值士氣大盛,若在此時北上進攻,必然能夠事半功倍。
可怕就怕,在他們發動進攻的同時,那一隊唐軍會突然自側面發起進攻,讓他根本來不及在傳訊中告知全軍情況,反而被打個措手不及。
到時候他的損失將會更加慘重。
前一種,最多就是他這邊帶著僅存的一萬多吐蕃兵馬設法突圍,后一種卻可能因戰場瞬息萬變,直接斷送掉存活的機會。
除非,他能搶在對方到來之前,以手頭的兵馬在吐谷渾境內殺出一條血路
而對面,赫然正是以這種聞所未聞的方式,逼迫他做出一個決定
一想到這里,祿東贊便忍不住錘了一記桌案,“對面到底是誰”
哪個正經將領會下出這樣的一步棋來
蘇定方肯定干不出這種事情。
唐軍千里馳援得手,只怕恨不得上來便打出大唐的旗號,試圖震懾那些搖擺的宵小。
祿東贊不怕這個。
這些羌人已經上了他這邊的賊船,便沒那么容易自此改換立場。他也自信能趕在唐軍發兵前,將這些人盡快說服。
偏偏他們先來了一手捧殺,已在他未能攔阻之時將聯軍之中的士氣哄抬到了頂端。
這個時候揭穿,不僅先一步挫傷了他祿東贊的威信,更是讓他原本可以用來說服各部羌人繼續作戰的話術都要少掉一半。
殺人誅心啊
更可恨的是,對方還并未給他以多少猶豫的時間。
營地之內戰意正盛,他遲遲不出兵便會惹人生疑,到時候局面更加難看,反倒是現在做出抉擇,還能給己方掙出一點反擊的機會。
可他要怎么選呢
或者說,大唐的那位將領和統御吐谷渾兵馬的王太后與裴行儉,她們希望他怎么選呢
這出抉擇之后必然還有一系列的謀劃,對面的后手又在哪里呢
在祿東贊那張已有老態的臉上,猶豫之色并未持續多久,便在重新抬眸之間化作了一抹堅決之色。
只聽他朗聲吩咐“告知全營,明日進軍北上”
這份軍令幾乎是在宣告于營中的下一刻,便得到了四方的高聲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