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此地不丟,唐軍無法追根溯源,對吐蕃予以還擊。
可他怎么都沒想到,會先在抵達當金山口駐地的時候,便收到了父親告知的消息。
父親在來信中說,唐軍疑似自巴蜀方向進軍藏原,在積石山覆滅了吐蕃派出支援的兩萬兵馬。
對此,欽陵贊卓的心中滿肚子的疑惑。
蘇定方進軍安西都護,且出兵人數不少,唐軍何來這樣的本事,在這倉促之間便能另外調撥出這些兵力迎戰吐蕃
但此刻更為要緊的,顯然不是唐軍如何做到的這一點,而是他們吐蕃要怎么做。
少了這兩萬的援軍,祿東贊的情況必然有些麻煩。
他必須盡快回師支援
可正如父親在信中所說的那樣,他也必須小心探查軍情,謹防這一路自北部調度而來的援軍,也會隨后落入唐軍的陷阱之中。
事實上這番調兵也并不那么容易。
雖然有祿東贊給出的許可,也有他提前布置在這一面的接應,但吐蕃的北部并不像是邏些城一般兵力集中,而是在鹽澤柴達木盆地與薩毗澤水域周遭分散布兵,往來調度到兩萬余人便花費了欽陵贊卓不少的時間。
而一度隸屬于吐谷渾的當地羌人,
要么同北部若羌關系緊密,要么就是接受吐蕃的調度不足十年,還遠沒到能被隨意支派的地步。
這就導致在揮兵南下之前,欽陵贊卓也必須在當金山口的營地中留下足夠數量的守軍防備不測。
當欽陵贊卓終于抵達諾木洪地界的時候,他都覺得自己有種說不出的精疲力盡,甚至比起他在西域調兵遣將、指點風云還要艱難得多
然而被他派遣出去的先頭部隊帶回來的,不是吐谷渾那頭的戰況,而是那些被唐軍放還的吐蕃將士,以及
他父親的死訊。
對于年輕的欽陵贊卓來說,他還從未考慮過這樣的一種可能,以至于當他身邊有人在問他該當怎么辦的時候,他竟恍惚覺得,那聲音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的模糊囈語。
怎么辦
“將軍可不能相信大唐那邊的話,您若在此時送上門去,誰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出來。他們或許就是知道您在近處,才要來上一出斬草除根。”
“我等不如盡快趕回王城,與您兄長會合。”
欽陵贊卓喃喃“回去”
他終于后知后覺地感覺到了手臂上遭到的壓力,將目光慢慢聚焦到了眼前,也聚焦到了焦急叮囑他的親衛身上。
但在重新將思緒回歸現實的剎那,欽陵贊卓又何其清醒地意識到,他沒有這個資格過多地沉浸在父親之死帶來的苦痛之中。這個回去的選擇,對他來說也過于奢侈了。
他必須以噶爾家族繼承人之一的身份,在天已塌陷下來的時候快速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他慢慢地將那只希望阻攔住他行動的手給推開在了一邊,“不,我不能回去。這個會面,我必須要去。”
親衛驚道“將軍”
欽陵贊卓打斷了他的話“你不用勸我了。吐蕃雖然不像中原一般那么講究于孝道,但我父親的情況不一樣。”
或許是因為父親的死訊,他面容之間的桀驁之色,忽然之間就沉寂了下去,讓他比起之前多出了幾分成熟。但那份狠意與決絕卻是越發清晰地浮現在了他的眉眼中。
那親衛沒能來得及阻攔,就見欽陵贊卓一把抽出了慣用的彎刀。
刀鋒如電,在抬起又落下的瞬間,便已將他用另一只手拽住的長發斬斷在了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