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能做的,也不過是在人群之中目睹著這一幕罷了。
那又何懼于此等跳梁小丑。
不,何止是她這個皇后將會出任亞獻的位置。
她的姨表姐、太宗皇帝的燕德妃、現越國太妃燕氏還會出任終獻,為這封禪之禮畫上一個終結。
昭示著這個此前并無女子操持的封禪典禮,如今卻在她的手中迎來了無人能予以駁斥的轉變。
另有一些表情奇異的,便是在隨駕的奉宸衛之外,圍觀的百姓之前站著的一批“精兵”。
說他們是“精兵”,是因他們乍一眼看去,和這些身高體壯的奉宸衛相差無幾,甚至在五官面貌上還猶有過之,怎么看都不是尋常的侍衛。
但若再仔細看去,又會發覺這些人在手持兵刃的表現中并不像是真正的士卒,更像是家世優渥之人前來體驗生活的,實在是缺了幾分氣勢。
隨著陛下朝著行宮落腳處而去,這些人個個挺直著胸膛,仿佛想將自己表現最為出眾的一面呈現在陛下的面前。
可惜這份賣弄似乎并未能夠迎來看客的賞識就是了。
陛下已回行宮中休息去了。
武媚娘低聲朝著一旁的桑寧交代“你幫我去問問安定這是怎么回事”
這若不是安定折騰出來的好事,那才奇怪了。
大約是她自恃不會鬧出什么亂子,竟然干脆連母親也沒說。
當然,也不排除是因為沿途之間,安定忙于和太平培養姐妹感情,和照看隨行的百官家眷,才干脆將這等“小事”給拋在了腦后。
一想到這其中恐怕又有一堆被算計的受害者,武媚娘便覺有點想笑。但怎么說呢,還是得讓她交代個明白的。
但當她以視線的余光掃到李清月此刻所在之處的時候,又攔住了桑寧的動作,“算了,讓她晚上再來交代吧。你幫我去過問一下燕太妃的身體。”
桑寧應了聲“是”。
她轉頭往越王李貞的隊伍行去的時候,便見到安定公主此刻正同英國公走在一處,兩人明顯有話在談,也難怪皇后會做出讓她晚點再來交代的吩咐。
以桑寧看來,在眾多正入住驛館或是隨同軍隊一并扎營于山下的人群中,英國公與安定公主這一老一少正從容緩步而行,倒是顯得有些醒目,頗有幾分忘年交的模樣。
但這場景其實本應當換個人的。
封禪途中,皇后與皇帝陛下商議,因太子東宮之中有人搬弄口舌是非,恐生禍患,不如令英國公領太子太師位置,為李弘校正方向,也已得到了李治的批準。
換句話說,英國公李勣現在得算是太子的半
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