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攔住他”
龐飛鳶剛聽到公主喊出這句話來,便見前頭的河岸邊跳下去了個人。
天久不雨,就連黃河都比平日要淺得多,船上的船夫很快調撥船頭,下網撈人,將這個已然餓得皮包骨頭的老者給打撈了上來。
但在看到對方面對旁人送來的餅子也巋然不動的神情時,李清月又忽然覺得,她讓人把他打撈上來的舉動,或許不一定是對的。
對方隨后的動作,也只是木然地站了起來,不顧衣上還在落水的潮濕,便請求將他放下岸去。
他沒接過船上的饋贈,也沒重新跳到河水之中,而是繼續用一種仿佛茍延殘喘的腳步往東而去,逐漸消失在了日暮的光影里。
李清月明明很確定,自己早不是當年還對逐食驚愕不已的樣子,依然被這樣幾近無聲的一幕狠捶了一記胸膛。
她不知道這個老者會否在遠離了她的視線后重新跳入河中,給自己尋求一個解脫,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恰好遇到了一個落腳之地,但她很清楚,自己就算救得了這一個人,能保證泊汋封地內的百姓安然度日,能用自己這數年積淀救得了幾萬人,對于這波及百萬戶人口的旱災,依然有一種說不出的無力感。
除非,她能將變革覆蓋到更深處
但在銅鐵能用在改變生產力、制作打取水井的工具之前,又偏偏還需要用在制作對外戍防的武器之上。
她很
確定,在這樣的天災面前,契丹絕不會是唯一發起動亂的。
已經蟄伏了七年之久的吐蕃,必然會想要做這個趁火打劫之人。
在很可能不會太遠的戰事面前,李清月已到喉嚨口的很多話又不得不被吞咽了回去。
這種兩難的抉擇,讓李敬業這等神經有些大條的人都察覺到了李清月的情緒低沉,也相當乖覺地在此等高壓之下保持了沉默。
不過在途經洛陽獲取補給后,他想了想還是出聲安慰道“大將軍,其實這個情況也沒那么悲觀,您看,連太子和太子妃都親自來到洛陽施粥賑災,安撫流民,確保其中沒有偷工減料的情況了,可見朝廷對此事還是相當重視的”
“你這話還不如不說呢,”李素筠吐槽,“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除了能用來對外表現一番太子的仁德之外,有什么其他的好處嗎”
恐怕是沒有的。
就跟當年李治想要通過發行乾封泉寶來改變私鑄惡錢的情況,分明是一樣的。
“行了,少說兩句吧。”李清月拍了拍自己的臉頰,努力擠出了個笑容,“作為平亂凱旋之人,我們確實不該再有這等沮喪情緒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此次傷亡慘重呢。”
“我們并未讓契丹得逞,禍亂邊境,也算是為大唐今日局面帶回了個好消息,怎能悲秋傷春”
她也絕不能因沿途見聞,在回返中央之時還有一番軟弱模樣。
至于太子和太子妃在洛陽的賑災
雖然確實如素筠所說,乃是治標不治本的行動,但在百姓心中,這是大唐未來的天子親自前來查看災情,試圖做出補救,也未嘗不是在讓一些人找回求生的信念,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