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筠回答得好生果斷,“會,怎么不會你又不是要讓她扛起槍兵上戰場殺敵,只是要讓她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而已,她絕對愿意同去。”
要李素筠猜,李下玉會同意此事可能還有個理由。
當年她們姐妹曾經拜托阿菟幫忙,將她們的婚期往后拖延,可再如何拖延,在太子都已成親的情況下,她們都已算是拖到晚婚年紀了。
要不是李淳風明擺著對李下玉很是重視,上次遇見太子的時候,這家伙居然差點以為是皇后把她們姐妹給忘了,還想幫忙提出為她們在長安城里找個好歸宿。
若是隨同出兵吐蕃,能起碼再讓她們躲開一兩年的時間。
所以,只怕這個消息剛一傳到李下玉的耳朵里,她能直接收拾好包袱一并出行。
李清月頷首“那就勞煩你將此事告知于她了。”
“好”李素筠當即答應了下來。
她心中盤算道,若是這樣的話,兼具天時地利,剩下的也就只有一個人和了。
想到這里,她還是朝著安定多問了一句“說起來,軍糧能湊得齊嗎”
“起碼最開始的一批沒有問題。”李清月篤定答道。“你不信的話,且看看長安城中過幾日的各方反應好了。”
針對劉仁軌的一出彈劾,以安定公主請戰,右相巡查河南道結束后接手安定公主職務告終,那么天皇天后站在哪一方,就已不必多說了。
官員的黨爭,向來都是此消彼長的。
在次日的朝會之上,便真有人順著李清月的那番建議提出,讓此前反駁由地方靈活處理災情的那群同僚,去切身體會一下救災不易。
偏偏這個“切身體會”,并未明說到底是如同劉仁軌和狄仁杰的情況一般出任巡撫賑給使,還是直接貶官到遭災嚴重的地方去。
若是后者的話,對于這些擠破了腦袋才成為京官的官員來說,簡直是個莫大的災難。
這就不難讓人做出一個選擇,覺得比起被貶謫出去,還不如用另一種方法來給自己“買”個平安。
幾乎不等天皇天后下旨,就已有人主動提出,愿意自發減免每日木炭供給,將其用于出征吐蕃兵馬遠赴藏原所用。
算算看吧
大唐去歲京官府邸中燃燒的木炭薪柴,若是折算成木橦,大約有96萬根,其中出自庫谷監,由朝廷供給京官的,每位五品官員每天至少有兩斤炭。
就算只削減四分之一的用度,用于補貼軍資,也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額。
此外,并未能夠奉命出征的宰相姜恪帶頭,將食邑收成捐獻進了軍資之中,還在砍木頭修身養性的李旭輪也當即收到了母親的指示,和兄長李賢一并,捐出了一筆軍糧。
有朝臣與親王的帶頭,其他官員自然也該當有所表示。
倘若吐蕃當真大舉入侵,此次安定公主出征便是穩固大唐邊境的穩定,于情于理,這些食朝廷俸祿的“忠臣”都不該在這等共渡國難的當口置身事外。
隨后,則是關中的富戶與商人
當太子捐贈的糧草,隨同李清月讓人上門來取的生辰禮物一并抵達長安的時候,余下的府庫存糧也已自山南東道、山南西道諸州送入了關中,將啟程所需給徹底籌措完畢。
說實話,身在洛陽的太子在剛收到安定忽然自河北道折返長安主動請戰的消息時,有一瞬并不知道自己該當做出何等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