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此時所在的位置距離吐蕃腹地太遠,若要打消耗戰,在兩方兵力相差沒那么大的情況下一點也不占優勢。
但若說他有出師未捷便要退兵的想法,就更是無稽之談
與其說他是在聽到那個李字帥旗的時候有所敬畏,還不如說,他是聽到宿敵確然到來,還遠比他想象中來得更快的時候,那等必有一戰的
激烈情緒翻涌在了心頭。
讓他得再謹慎一點,謀定這下一步的棋子到底該當落在何處,才能在這出各自據有十萬兵馬的博弈中占據上風。
在跋地設都覺得有些窒息的一陣沉默后,他忽然聽到欽陵贊卓重新開了口“點上之前分出的那隊三萬精兵,帶上半月的軍糧,我等出兵”
出兵跋地設當即大喜“我這就去”
這三萬人的甲兵與行囊早已齊備,幾乎是在欽陵贊卓下達詔令的半個時辰后,就已集結完畢,等候在了烏海城下。
欽陵贊卓最后朝著城頭看了一眼,見同樣出自噶爾家族的副將正以老練穩重的神情朝著他頷首致意,對于對方能否代替自己守住此地,再無任何一點懷疑。
總歸他給對方留下的指示也并沒有多復雜,歸根到底只有那一句,不論外頭有多少人圍堵他們的大營,他都不許擅自做出反擊的舉動,只等主帥帶領的這一部兵馬折返,方能出營。
在此期間,也絕不能讓烏海、柏海兩處大營被唐軍奪走。
憑借著他手握的兵力,這一點應當不難辦到。
而他欽陵贊卓當下要做的
“我們不是要往大非川方向去嗎”在跟隨欽陵贊卓行出一段后,跋地設終于后知后覺地意識到,他們現在進發的方向有些不太尋常,并不是直接往東去的,而是往北去的。
“誰告訴你,我們此次出兵是要去碰一碰唐軍的前部精兵了”欽陵贊卓一改此前的沉吟,在話中的殺機畢露,“我們還取西海都護。”
“這”
“若不想在唐軍主帥到來之時還要面對三面合圍的局勢,就必須先打斷唐軍一臂,我這個說法有錯嗎”
跋地設一滯,“沒有。”
不僅沒有,可能還應該說是很對。
西海都護的守軍應當絕沒有想到,在吐蕃先行出兵失利又折返的情況下,居然會再次發動重兵撲向這唐軍一臂,仍舊想要先除掉這方弱旅。
更何況,他們此次不是從柏海出兵,而是烏海,從此地北上直撲都蘭,能直接繞過此前的河流防線。
想到他能先除白蘭羌立下一功,后協助大帥攻破西海都護府再立一功,跋地設便覺得不能直接和唐軍兩方對壘的不快,都已全部被他拋在了腦后。
只是讓他不曾想到的是,當他們剛入北部山嶺不久,欽陵贊卓便讓人停下了腳步,探查唐軍的進一步動向。
在獲知唐軍并未對這路進攻西海的兵馬做出夾擊攔截,而是先進駐了那祿驛,隨后又調集了兩萬精兵前來會合,隨后合兵朝著烏海大營方向而去的時候,欽陵贊卓的目光微動,下達了新的指令
全軍掉頭,轉道大非川
在奔馬疾馳之中,跋地設清楚地聽到了主帥的聲音“你不是一直想打一場決定勝負的大戰嗎”
“唐軍十萬人中至多只有半數精兵,現今已出動四萬直逼烏海,余下在大非嶺后方的最多只有兩萬。”
“若不能瓦解唐軍的后援軍備,我們耗不起,只能先取其糧草。”
呼嘯的風聲中,欽陵贊卓的聲音依然顯得無比果決,跋地設便顧不上面上的霜凍,匆匆問道“可若是唐軍放棄進軍烏海,回頭對我們發起攔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