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月眼中閃過了一縷幽光“對,不止如此。多虧姑母將吐蕃贊普自小的種種表現都說給我聽,讓我確定,在此時我還能做一件事。”
她點了點文成公主面前棋盤上的棋子“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今既然攻城用兵本就是下下之選,除了空耗我手下兵員與糧草之外毫無益處,為何不用伐謀伐交之術呢”
見文成若有所思,像是已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李清月便不同她賣關子了,直接說了下去“有些人,在滅國的危機面前會先考慮唇亡齒寒之事,有些人,卻會先被這外部的推力激化內部的矛盾,那么姑母覺得,芒松芒贊屬于哪一種呢”
“他啊”
當這個問題拋出的時候,文成的面前隱約浮現出了那張在權臣威逼之下怯懦無力,又時常在人后流露出幾分狠意的臉。
倘若讓他找到機會的話,他會做出什么選擇呢
不過在半月之后,這張臉上的恐懼顯然不是因為權臣把持朝政,而是因為
那條抵達他面前的戰報。
烏海一戰,唐軍發動的兵力不少,甚至差不多能夠做到一對一抓人,可戰場這樣的環境下,人力是不能這樣算的,這才讓兩萬多的吐蕃兵馬逃亡而走。
這些人里,有些還躲藏在草甸高山之間,寄希望于等到戰事平息后再出來現身,以防遭遇不測。有些倒是還記得,要將這大軍慘敗的消息帶回去邏些城,讓吐蕃做好防備,所以在接連半月的快馬輪換趕路后,終于將軍報搶先于唐軍一步送到了吐蕃王城。
一并帶來的,還有晚了一些啟程之人帶來的另外一條消息唐軍在這樣的勝利面前并沒有選擇見好就收、打道回府,而是直接繼續朝著吐蕃腹地逼近。
這兩條消息對于芒松芒贊來說,簡直無異于是一道晴天霹靂
他確實說出過希望欽陵贊卓戰敗這樣的沖動言論,以防噶爾家族的勢力再進一步,但這并不代表,在他聽到了王妃對他的勸說后,他還真覺得吐蕃戰敗會是什么好事。
比起做一個在權臣把持之下的傀儡贊普,他更不想被押解到長安去,做個亡國之君。
但看看欽陵贊卓都做了什么
“我藏巴不是沒有其他勇士能夠擔任將領,是因為贊悉若的一力保舉,才讓他欽陵贊卓繼續出任的大帥,而這就是他給我的答案”
“十萬兵馬不是被殺就是被俘,逃回來的寥寥無幾”芒松芒贊緊繃著面頰,一時之間,憤怒壓過了唐軍大軍壓境的恐懼,讓他怒罵出聲,“就算是十萬頭羊也不可能這么快被殺完抓完”
但十萬人卻做到了,何其荒唐。
若不是這些逃奔回到吐蕃腹地的士卒之間并不都有聯系,芒松芒贊甚至要懷疑,這些士卒是不是為了避免遭到問罪,先進行了一番
串供,這才有了那唐軍自有天雷相助的傳聞。
偏偏在各方敘述之中的情況都是大同小異,只是在視角上略有不同,讓他必須承認,這很可能就是戰場上的事實。
若真是這樣的戰況,其實換一個人處在欽陵贊卓的位置上,也不太可能做得更好了。
可一想到正是這位神通廣大的安定公主先給了吐蕃以這樣的一記痛擊,又帶領著她損失不多的兵馬朝著吐蕃腹地浩蕩襲來,芒松芒贊又哪里還有為欽陵贊卓理性分析戰況的想法。
“王妃,我們該怎么辦”
赤瑪倫可以清楚地看到,當芒松芒贊問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垂落在身邊的手幾乎是克制不住地在發出顫抖,一并顫抖的還有他的聲音。
這本不該是一位吐蕃贊普該當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