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地位讓他自小就能對任何東西唾手可得,東宮屬官就連太子詹事、太子賓客都官居三品的地位,更是讓他包裹在一片花團錦簇之中。”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他的日子過得太順了。東宮屬官的更換沒讓他引以為戒,反而重新掌握了新的黨羽。迎娶太子妃楊氏在他看來不是讓外祖母安心,而是他真正成年,有了更為名副其實的執政立場。兩個弟弟做個閑散之人,異母兄長不是身死,就是不得天皇喜愛,更是讓他覺得自己已然無可替代……”
“但他確實沒這個本事!”
這句話,被武媚娘說得全無一點余地。
就算李弘是她的第一個兒l子,在她心中確實有著一份特殊的地位,也因為自出生開始就有的多病多災牽動著她的心神,當她自回憶與現實之間反復比對后,也只能得出這個結論。
或許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去評判,他對安定做出了那等簡直胡來的請托,多少有些心態失衡的意思,但作為大唐的執政者之一,她也必須承認——
李弘越是想要坐穩這個太子的位置,也就越是讓人覺得,他能做只是一個閑散宗室,統籌一批人手修編文集,卻絕無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天子。
不錯,李治同樣身體不佳,但他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絕不能將權柄分
與外人,尤其是王朝變更卻始終不倒的世家。
他先扳倒了朝中的勛貴集團,后反復平衡關東關西世家,正是為了一步步集中皇權在手。
李弘卻好像一點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他只覺得自身底氣愈弱,也就愈是需要一些臣子簇擁在身邊,來協助他抗衡日益崛起的安定公主和其從屬,卻不知自己早已變成了一個被世家盯上的香餑餑,只等著他成功登臨天子寶座后,讓他們能夠從他的身上收取到足夠的利息。
這樣的人,真的應該讓他成為太子嗎?
若是從現在開始教育,能讓他調整回到一個正常儲君的心態,接掌下這份國家重任嗎?
又或者,還是干脆按照安定所說的那樣,既然太子德不配位,那就干脆不要讓他還能做東宮的主人,干脆將其換下去。
可這樣一來,又將面臨一堆新的問題。
忽然更換太子,在這等特殊的環境下到底是利更多,還是弊病更多?
將皇后所出的長子驅逐下太子寶座后,又要由誰來做這個太子?
這個換太子的建議,不可能是天后一人能夠決斷的事情,天皇陛下又該如何想呢?
隨同換太子而來的朝堂局勢變更,會否影響到災情的平復?
在安定此等文武兼備的威懾面前,連李弘尚且有了此等表現,其他人又會如何呢?或許在這樣的情況下唯獨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安定成為國之儲君。
偏偏,這是一個絕不可能出現在天皇和朝臣考慮之中的選擇。
……
這一個個問題快速地閃過了腦海,也讓她的面色很難保持平靜。但隨著女兒l掌心的溫度不斷傳遞到她的手心,像是在詮釋著一種無聲的支持,武媚娘又忽然意識到了一個事實。
在這一番快速的權衡當中,她居然完全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廢太子的決定到底會不會對李弘造成打擊,也隨即危害到她與太子之間的母子情誼。
這實在是一個——
好生特殊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