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面會不會如同天后臨朝,公主出征一般,有著同樣打破常規的可能呢?
當出身已經不是科舉中需要品評的標準后,下一步的改變又會去往哪里呢?
對于安定公主的信賴和敬仰,讓她覺得自己手中的這份名單,其實遠比她最開始看到的時候,還要沉重得多。
這其中的每一個名字,都好像在組成一個讓人試圖去勾勒的未來。
……
而李治……李治也覺自己手中的名錄沉重得嚇人。
他怎么都
沒想到,在第二日的朝會開始之時,太子不僅沒有迷途知返,還給了他這樣一個莫大的驚喜!
在這份名單位列于前的李弘二字,昭示著這正是一份由他發起的聯名上書。
在后面的一個個名字,正是那些發表過言論、沒發表過言論的東宮屬臣,是那些一門心思想要將科舉糊名逼退回去的世家大戶,還有……
還有一個同樣讓李治沒想到的名字。
那是許王李素節!
這些人的名字拼湊成了一個聲音:讓科舉制保持原本的狀態,不要搞什么糊名的新鮮玩意。
在太子親自敬獻上這份名錄的發言中,更是將這個意思清清楚楚地說出在了李治的面前。
李治的指尖一陣難以克制地戰栗。
在這份聯名出現在他面前的這一刻,他實在沒有任何一點心情去夸贊李弘統御下屬的能力。
誰若覺得這是太子號召力的表現,那才是天下頭一號的蠢蛋!
這哪里是一個未來的儲君該當拿出來的表現,而分明是早已詞窮的臣子意圖逼宮才玩出的戲碼!
“這是你們的意見?”李治幾乎是從牙縫里擠出的這句話。
好,好得很。
他自己身體欠佳,卻還憐憫兒子也有些病灶纏身,便苦心孤詣地為這個兒子鋪路,可為什么!
為什么就是這個寄予了他全部厚望的兒子,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那些世家推向前臺的代表。
當他問出這句話的那一刻,他的眼前依然有些模糊,以至于有一個瞬間,當李弘好像終于意識到了李治語氣不對,朝著他抬眸看來的那一刻,李治只覺這張本該良善可親的臉忽然變成了長孫無忌的樣子,又隨即變成了上官儀,最后定格在了一張拼拼湊湊出來的世家嘴臉。
多可笑啊。正是這些一度環繞在他身邊的面孔,想要從他身上蠶食走天子的權柄,又被一個個擊退,于是現在,他們換了一種方式出現在他的面前。
那是李弘一句遲疑的答案:“……是。請天皇陛下謹慎考慮。”
不知道是不是怒火已經徹底籠罩了李治的頭腦,讓他反而從最開始的勃然盛怒中清醒過來了幾分,也在一陣近乎割裂的情緒中慢慢揚起了嘴角。
李治冷笑出聲:“謹慎考慮?”
他的謹慎考慮,是讓天后居中斡旋,將這道詔令以一種更為穩妥的方式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