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襄州這個風水寶地,還是他和媚娘商定之下才選出的。
弘兒病逝,媚娘這個做母親的絕不會比他好受多少。
但現在襄王病逝,天子體虛病弱,她又不得不讓自己振作起來,接下這封噩耗。
“打開看看。”武媚娘沉聲開口。
在驟然驚聞李弘過世消息的瞬間,武媚娘也險些以為這是個笑話。
她是放棄了李弘不假,但從未想過如同對待李素節一般,以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方式對待李弘。
她也一直覺得,這個兒子的體弱多病,不堪大任,或許也正好能讓他避開隨后的爭權之斗。
可誰也不曾料到,他的死訊會來得這樣早,也這樣讓人猝不及防。
沒有人能在這樣的消息面前,完全無動于衷。
這封由李弘在病重將死之時寫出的來信,也隨即呈現在了她的面前。
病重之時的落筆飄忽,在信的頭兩句話中就已不難察覺,但他依然選擇親筆將這封信給徹底寫完。
而毫無疑問,這是一封很長的信。
長到對于一個病患來說,最后的幾個字簡直像是在耗盡他最后一點心血寫成。
李弘在信中說,他在剛剛抵達襄州后不久,襄王妃自當地學了個釀酒的方子,便是在隆中老龍洞中取水釀酒,名為隆中酒,而后將其埋在了襄王府的酒窖之中,也算是在來到襄州后尋個修身養性之事,本想留待數年后啟封,看看能否新成佳釀。可惜天時不與,未能見到酒水釀造成功的時候,他就已先一步病重至此。
但好像,他也沒這個資格去可惜什么東西。
事實上,在醫官為他做出藥石無醫的評價之前,他不僅沒留意過這釀酒之事,也沒留意過其他人。
明明在廢黜太子的詔書下達之時他就已經知道,自己多年間的所作所為,和放任臣子將自己作為武器,實在是配不上這個太子的位置,就連襄州也是個好地方,他卻始終不知滿足,覺得自己遭到了莫大的苛待。
直到如今,死亡當前,他才終于有一點回轉醒悟。
只是他已經不起沿途奔波,無法再將這些話向著阿耶阿娘說出,只能借著這封信來略說一二。
他也后知后覺地意識到,世家之毒,在于無形之間。
他們鼓吹助力,讓他覺得自己僅有的三分本事也成了五分。
他們煽風點火,讓他始終對于重回太子寶座心懷希冀,又在聽聞李賢成為太子之后怒火攻心。
他甚至必須承認,直到寫下這句話的時候,他依然在嫉妒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做不到像是他的名字一般,成為道祖在人間的化身,擺脫世俗的欲望。
又或許他在寫到這里的時候,也不過是將他原本對于手足親人的嫉恨,轉成了絕不愿意讓有些人好過的報復心,而
不是……不是他終究看破了自己的處境,做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所以,阿耶阿娘大可不必因為一個懦弱而平庸的兒子去世而覺得痛惜。
李賢有他這個前車之鑒,該當能夠擔任好太子的位置。
安定外有功業內修德政,在這個鎮國公主的位置上能走得長遠。
周王和太平年歲尚小,也上有兄長與姐姐遮蔽風雨,更無需他的擔心。
……
在寫到這里的時候,他有點想念曾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