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聽不進去勸阻而興兵的君王,對于天下來說,根本沒什么相互比較可言!
想到這里,這二人的臉色都變得不那么好看了。
只是想到還需盡快動身,他們才各自收斂起了臉上的神情,折返家中收拾行裝。
但他們若要迎來什么棘手的情況,怎么也要等到李賢和北方多濫葛部去分出個高下來。
或許……情況也不會變得像是幾位有經驗的將領所說的那般危急。
身在單于都護府戍邊的高侃,卻是已經實打實地要接受迎面而來的挑戰了。
由皇太子李賢出征漠北的敕令,并未等到安定公主折返長安,就已經從關中朝著北部發出,也恰是在此時送到了高侃的手中。
“作戰敕令?”高侃狐疑地接過了詔書,一時之間不知道這又是要讓他去打哪里。
去歲進攻吐蕃其實已經是在軍糧吃緊的情況下發動的戰事,便也難怪安定公主在擊敗了欽陵贊卓所統部眾之后,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止步在衛藏四如的最后一道屏障之外,放棄真正攻入吐蕃腹地。
若要實現她和吐蕃贊普的二年交戰之約,她就應當在這幾年間減少四方作戰的開支,為掃平西部大敵積攢實力。
可為何會突然有作戰的旨意?
更讓高侃費解的是,若是由他也一并配合出兵的話,能參與進的戰事就相當有限了。
通傳的信使顯然對于自己要送上的是一封什么信報相當清楚,雖見高侃已開始拆封敕令,還是回道:“陛下有意,令高將軍向北征討多濫葛部,以免其屢次襲擾邊境。”
高侃擰了擰眉頭,“若是如此的話,以大唐方今的兵馬糧草,該當先考慮駐防,趁明年越冬之后多濫葛部劫無所得,再行發兵進攻,而不是在對方僥幸攻破東/突厥營寨得手之后出兵追擊。”
但高侃想了想,又覺自己不該這么早就下個定論。
安定公主自征戰沙場至如今,何曾有過一敗!旁人覺得不太容易取勝的交戰局面,她總能有辦法化解,旁人覺得會損耗過大的戰事,她也能有特殊的應變之道。
就如去年和吐蕃之間的那場交戰,明明兩方都有十萬上下的兵馬作戰,還是在吐蕃熟悉的地盤交戰,對唐軍來說大為不利,安定公主卻能先誘敵深入,后有一出神火驚雷天降,讓高侃至今想起來也覺心有余悸,慶幸自己不是身在吐蕃那一方,遇上這么可怕的一個對手。
或許對于漠北的鐵勒各部,安定公主也能有個新法子來對付。
他只需要做到一個將領的本分也就夠了!
天降一個功勞到他的頭上,難道他還要考慮這個出兵到底是不是合適嗎?
然而就在此時,高侃打開了手中的敕令。
只見上面寫道,此次征討多濫葛部,由皇太子李賢出任主帥,由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二品李敬玄隨軍,希望高侃率領單于都護府駐軍,配合李賢、李敬玄和仆固將軍等人,為大唐平定北方立下汗馬功勞。
高侃拿著詔書的手忽然一抖:“……”
等等,說好的安定公主呢?
為什么——居然會是皇太子親征!!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