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突厥人同時送來的四百具甲胄著實精良,李賢那隨身佩戴的太子印綬也不似作偽,他幾乎要以為,這是有人來草原上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可在今日他又發覺,有問題的只是這位唐軍太子,而不是大唐的兵馬。
兩軍未到近前交戰,呼嘯破空的巨箭便已精準無誤地橫空百余丈,攔截在了第一列沖陣的騎兵之前。
有倒霉的鐵勒勇士來不及停下來,被撞了個正著。
一時之間中箭倒地和被阻滯摔倒的各有不少,好一番人仰馬翻的場面。
也便是在這片刻的前軍紊亂之中,一支身披輕甲行動迅疾的騎兵,便自側翼殺奔而來。
“立盾!”首領只朝著那個方向轉過去了須臾,便將目光重新落回到了前方。
但顯然更快的,還是唐軍的第二波重弩。
騎兵倒下露出的空缺還沒能及時被盾牌給擋上,就已有一支支綁在重弩之上的弩箭破空而來,射中了后排的鐵勒兵馬。
與此同時,阿史那道真一槍挑開了攔截的鐵勒將領,直朝后軍方向意圖殺出一條血路。
鐵勒兵馬來勢洶洶,也比之高侃所預估的人更多。
為了確保他們真能將扛住敵方的進攻,拖住他們的腳步,給其余兩路以攻占鐵勒后路的機會,阿史那道真必須按照高侃所說的
那樣去確認,鐵勒到底帶了多少物資同行。
在這千騎沖陣的同時,他也想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機會趁機往那其中放一把火!
高侃并非直接撤軍扎營,而是先以唐軍重弩對來犯的鐵勒做出阻攔,也正是在給道真提供趁亂行事的助力。
事實上,道真的率兵入陣遠比他所預料的還要順遂得多。
若說鐵勒人的騎兵條件優越,比之吐蕃強盛得多,這一點不假。
但在這行軍途中他們的隊伍,卻完全不像是正規的軍隊。
他們試圖往前,直接憑借著人數優勢給唐軍以一記重擊,而阿史那道真要做的,就是以攻代守,攔截住他們的去路!
多年間位居御前沒讓人放松對于武藝的訓練,反倒是讓他在和北衙飛騎的較量之中學會了如何尋找敵人的漏洞。
就在這一刻——
“機會!”
阿史那道真默念了一聲,下達了全軍轉向的信號。
這些鐵勒人沒能將他給攔截下來,反而被沖撞得一片哀嚎,又被腰弩射倒了一片,讓他終于打開了通往后方的道路。
按照他的計劃,前軍依然在和唐軍的利器糾纏,只要他能抓住時機,以最快的速度沖過前方的那道攔阻,他想要達成的目標便越發有了希望。
就算鐵勒人的調兵速度夠快,阻止了他的行動,以他殺奔而來沿途打開的局面,憑借這些輕騎,要想撤軍也不難。
可也就是在此時,阿史那道真下意識地朝著鐵勒中軍方向看去了一眼,以看清楚那頭的動向。
然而落入他眼中的,不是朝著他們這群在側翼騷擾之人殺來的兵馬,而是一面面巋然不動的鐵甲與鐵盾,以一種很少出現于塞外兵馬之中的方式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更為特別的是,被這些鐵甲鐵盾所簇擁的,不是此次統兵的多濫葛部首領,而是……
“吁——”
阿史那道真一把撤住了韁繩,想要在這馬匹減緩速度的剎那,看清楚那頭的情況。
但這樣的快速沖陣和交手之中,他顯然沒有這個停下來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