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也知道于朝政,幼子可能還太過幼稚,但是在取舍方面,幼子就做的很好,有帝王之相。
在嬴政心中,不管任何人,只要觸及底線,那該處理就必須處理,要狠心必須狠心,遇事必須決斷。
君王路有多難走,嬴政知道,可是他相信,身處權欲頂端的兒子絕不會后悔,一如自己,自從知道自己的身份開始,他就不覺得王位會屬于自己以外的人。
想到這里,嬴政突然想起一個人,那就是白起
曾經父王跟自己遺憾的說過,祖父后悔賜死白起。其實嬴政了解了白起一生功績之后,也覺得太過可惜。白起對秦國有大功
每每想起此人,也會覺得分外遺憾,怎么不是自己遇上白起呢要是自己有這樣的殺神,然兒何愁沒有孜然,匈奴應該早就滅族了。
王翦也是當時大才,但是良才,越多越好。白起這樣的,更是稀缺神才,更是不嫌多。
白起就是一個決斷之人,當初長平之戰,坑殺趙兵四十萬,最大程度的保全了自己的部隊,畢竟四十萬的趙兵活著一日,所消耗的都是秦軍的糧草,那個時候,白起果斷的選擇是最好的決定。
大秦武安君,名副其實
因此他原諒了王翦,并承諾給他一個善終,給王家一個善終。當然如果王翦真的犯了不能原諒的罪責,他所經受的君王報復定然比死更難。
“我也喜歡武安君他是王師傅最崇拜的武將。”聽聞父王提及武安君白起,李然也跟著附和,武安君白起她也喜歡呀一生無敗績,聽著就很牛的好不好
要知道曾祖父當初的局勢可不比父王如今,六國在那個時候更為強盛,可即便如此,他也未有一敗。至于長平之戰,死那么多人李然也覺得很遺憾,可是沒有足夠的糧草,白起的選擇站在秦軍的角度是最正確的決定。
嬴政點點頭,隨即用白起為例,給兒子教導如何御下。
李然很喜歡這種教導,總有種長腦子的感覺。
春耕結束,李然的重心繼續在基建上面,現在她已經不需要權貴富商捐錢了。現在的人基本不會偷懶,命令一下,都是兢兢業業的努力干活,還只要少量的報酬。
在咸陽的李斯等人重新制定了商稅,從擺攤小販到權貴名下的商鋪,都需要根據售出的金額來交稅。
商稅已經公布,天下振動。
期間無數人找上正在監國的扶蘇,想要他幫著說服王上,商稅太嚴太多
跟嬴政相同的是,十九公子然也不是個好性子,已經頒布的律法,任何人敢反駁反抗,都不會輕饒。跟長公子溫和的性情完全不同。
扶蘇覺得與民爭利不妥,且制定商稅,讓行商更具規范,會影響黔首們的想法,人人都去經商,何人種地
為此,其實扶蘇已經勸過無數遍了,他現在一日三封信的送過來,都是來找嬴政求情的。
嬴政原本看到扶蘇厚實的信件心情還不錯,可是越看臉越黑,一封信沒看完,就直接燒了。
并且扶蘇再寫的信件,嬴政也都沒看過。
扶蘇不光給嬴政寫信,也給李然寫信。
信中扶蘇寫了十幾條商稅不妥之處,讓李然想辦法勸勸父王。
“兄長又如何知道此事不妥呢待商稅先實行幾載,若還是不妥,兄長規勸倒說的過去。但是如今”
但李然不贊同扶蘇的想法跟行為,她發現自己這個長兄很倔,農人種地,商賈經商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阿娘說世上沒有貴賤的工種,各司其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