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這家味道的確如網上所述的飯館,秦恣也從老板的話里問出來竹編手藝人的去向。
她們來錯方向了,應該是在稍微清冷的街道那邊,那邊好幾家店鋪都是,不過比較隱蔽,幾乎都在一個院子里,外面還有圍墻擋著。
秦恣又開著相機一路往那邊趕。
日頭又烈了些,不過好在不算太遠,兩個人正常速度過去就花了二十分鐘就到了,地點果然很隱蔽,也能看得出來不那么受重視,周圍幾乎沒什么像樣的商鋪,就算是有,店門口的老板也主打一個佛系,就在躺椅上閉著眼聽曲兒吹風扇。
秦恣和盛行意對視了一眼,推開了眼前這面大墻左下角的門。
這個門就是竹編的。
里面果然是一個大院子,而且較之前見到的不一樣的是,這個大院子曬著的全都是竹編的東西,各種各樣,琳瑯滿目。
最里面的屋檐下,還有老人家在進行竹編。
離她們比較近一點的老人家看見她倆進來,沒有起身,依舊忙活著手里的竹編,問“倆女娃是想買啥東西嗎”
“奶奶。”秦恣走過去蹲下來,“您編這個竹子多少年了”
奶奶看了眼她的相機,臉上的皺紋顯眼得很,笑了一聲,說“電視臺的啊”
“不是不是。”秦恣搖頭,也跟著笑,“只是想要錄一錄望仙鎮竹編的故事。”
“紀錄片啊”老奶奶又問。
“不是,只是我自己的個人視頻,您要是不方便的話也可以不回答。”
奶奶看著她,布滿了老繭的手動作不停,有些渾濁的眼睛眨了眨,說“也沒什么不好回答的,這竹子編了差不多六十年了,從我還小的時候就在學,這個手藝一代代傳下來的,現在啊學的人少。”
秦恣在專心工作著,盛行意則是去到了最里面,她跟人家老人家聊了幾句,人家就愿意帶著她讓她跟著學了。
旁邊都是現成的竹條,散發著特有的竹香。
老人家受傷的繭子都有紋路,這些都是勞動的紋路,盛行意多看了幾眼,而后拿著竹條,跟著人家學,一邊學習一邊聊天,才知道旁邊的這位老人家做竹編也有近七十年了。
以前學這門手藝是為了活下來,做著做著就習慣了。
他現在要教盛行意編的是一個竹編小墊子。
秦恣也在她的對面跟著老奶奶聊,兩人了解到的相關知識差不多,比如現在大多數都是鄉親來買,竹編在鄉下也受歡迎一些,問題是,現在農村的人口也少了,大部分都搬到城鎮去了。
秦恣聽得也是止不住感慨,最后問“那奶奶,要是讓您說竹編的東西的好處的話,您有什么想
說的呢”
“沒什么想說的。”
鏡頭對著老奶奶那張笑臉,她繼續說“我覺得我這一生能跟竹編相伴到現在,就已經足夠了,我喜歡看它們在我手里慢慢地有了形狀和模樣,喜歡鄉親們對我們竹編的認可。”
到最后秦恣還讓奶奶給她留了一個聯系方式,自己得到允許以后,就到了院子中心拍攝那些各種各樣的竹編成果。
老人家們的手藝真的很巧,能編出活靈活現的動物,還有各種圓潤的球狀物品,還有更為常見的竹席這些。
秦恣又朝著盛行意那邊走過去。
她遠遠地就看見了盛行意在跟著人學竹編,走進一看,已經有些模樣了,只是盛行意的右手食指的指尖貼著一個創可貼,秦恣沒有問出口,她就看著盛行意跟著老人家學。
這讓她想起來在之前還在西城的時候,印章店的老爺爺也想讓盛行意學刻印章來著,眼下又看著盛行意竹編都像是很有天賦的樣子,秦恣自己笑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