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薇等爹走了,對馮氏羞羞臉。
馮氏則笑道“薇姐兒,別把吃烤雞的事情說出去,知道么要不然你二伯母四嬸肯定要說閑話了。”
“女兒嘴巴最緊了。”若薇做了個封口的小動作,又不禁回憶起杜家這一大家子人了。
長陽郡杜氏原本為京兆杜氏的分支,百年前先祖任鎮南節度使,因而盤踞于此。祖父杜老爺是庶出的庶出,分家時,倒是分了些田地商鋪錢財。
杜老爺娶了杜老太之后,連續就有了四個兒子,原先的宅子住不下了,就在這里新建了院子。
若薇大伯父為縣里戶糧科書辦,算是個正經的吏員,娶的本縣捕頭的女兒閔氏,閔氏粗通文墨,又進門生了兩子兩女,只素來身體不大好,成日臉都是蠟黃的,但大伯母可是個非常有成算之人。她長子做了小吏,后來在自己做了皇妃之后,入了國子監,還捐了小官,次子比自己大三歲,父親中進士后,因為三房無子,就一直跟著父親,后來入了彭城劉氏族學,在她死的那一年據說還中了舉。至于兩位堂姐,一位在三年后嫁給了本縣縣令之子,另一位則在父親中進士后,嫁給本地豪族。
比起大伯父一家其樂融融子弟出息,二伯父就沒那么好了,他讀書不成就被杜老爺送去學醫,娶了羅大夫的獨生女兒羅小憐,繼承了鎮上的醫館。二伯母一直無子,她無子不說,二伯父還和個寡婦不清不楚,家中常常雞飛狗跳。
三房,也就是她們這一房,父親少時就有神童之名,十二歲就是童生,只是一直舉業不成,十八歲那年家中不愿供給,就給他找了個差事,去鎮上學做賬房,還娶了馮童生的二女兒,也就是若薇的母親馮映雪。
馮映雪的父親是個老童生,他三十歲之前運氣極佳,雖然未曾中秀才,卻在一位通判任下任幕僚。攢下一筆家私,還為長女,也就是若薇姨母許了一門好親,嫁給一位林姓少年秀才為妻,那秀才家中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算溫飽不缺,有間小鋪子。長陽府素來有厚奩之風,當時馮外公想著他還能繼續在通判幕下,怕人家瞧不上自己女兒,就把全幅家俬,一百兩銀子并十畝奩田都陪嫁過去。
當時林姨媽風光大嫁之時,母親年方十三,可就在之后,馮家情況急轉直下,通判得急病死了,馮童生還陷入一場官司中,連賣了兩處房產,還欠債不少。
這些若薇前世聽外祖母說過,說娘那個時候原本也是喜歡吟風弄月的,后來就開始學習繅絲織布,她起初兩年平平,后來發誓為自己攢嫁妝,先是替馮家還了五兩銀子的外債,又在馮家蓋房子時掏了七兩。
甚至還在婚前在府城買下一座院子,還帶了十兩銀子的妝奩進杜家門。
她這一進門,就讓原本做賬房的爹去讀書,她親自供他,沒想到爹還真的在三年前中了秀才。
自然,昨兒若薇看祝大娘洗衣裳時,還和別人說起娘,說她是見著姐夫中了舉人,不愿意輸給她姐,所以拿出所有的銀錢供爹讀書。
正想著,外面有人進來了,馮氏把那包開花酥放在柜子里,若無其事的織布。
進門的是個個頭嬌小的青年少婦,皮膚泛紅,身上系著油膩膩的圍裙,不是四嬸王氏又是哪個。
她額頭高,頭發不多,說話也手舞足蹈“三嫂,爹娘讓我喊你去吃早飯呢方才聽祝大娘說三哥回來了,這下好了,你就不用這么辛苦了。不是我說,薇姐兒年紀也不小了,讓她多個伴兒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