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的確和馮家人完全不像,但即便如此,馮氏一開口侃侃而談,行事條理分明,說話擲地有聲,比馮家人看起來都強一些。外祖父外表魁梧,實際上為人還有些軟弱,做事猶豫不定,舅舅雖然生的清秀,但不管在哪兒,他都是一幅大家別關注我的樣子,馮太太脾氣風風火火些,但說話總不顧忌別人。
但馮家人顯然以娘為主心骨,他們感情也非常好,那種家人之間的親密,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馮家人送了花圈挽聯,下半晌就回去了,聽聞舅舅二月份要參加縣試,不能耽擱。
閑事不提,又是頭七之時,杜老爺子下葬。
下葬完,由杜老太提出分家一事,還請來了杜家一位本家族叔做見證。
若薇她們這些小孩子都被關在祠堂外面,她時刻記掛著馮氏的死,故而也想從分家中探聽一些端倪,因此故意借著尿急到南邊窗戶下貓著聽墻根。
里邊杜大伯這次倒是跳出來的很快“我是老大,奉養娘親,也是應該的,至于妹妹尚未成出閣也沒定親,嫁妝也由我出。”
杜家族叔夸道“這做老大的就是得吃點虧,不過,也沒事兒,吃虧是福。”
此時,若薇沒想到是羅氏跳出來說話了,她說的很流利,一點磕巴都沒有,還非常無私慷慨,聽起來都不像羅氏的為人了。
“大哥有兩兒兩女都未成婚,如今老太太和小姑也都跟著他,他一個人養這么多人,對他們而言也不公平。我是個婦道人家,成婚十幾年沒孩子,杜家厚道把田均分給我們,但我不能占這個便宜。不如這樣,長房和四房都有兒子,讓他們先分,也多分點。”
杜老太很是贊同“老二媳婦,你是個明白人,我看鎮上的鋪子就分給老四,這幾年一直是他打理,你們其他人,老大在縣里當差,老二你們有藥鋪,老三你是考功名的人,不可能經商,你們說呢”
大房二房都說沒意見。
顯然,三房不同意也得同意了,因為杜宏琛的確不可能去做生意,馮氏一個人一年賺的比包子鋪多,也不可能要那間店。
杜家族叔點頭“你們家鋪子給老四,我先寫上,至于田地呢一共是上等水田三十畝,中等水田二十畝,谷、黍各五畝,棉花十畝,油菜五畝,桑麻共五畝。”
“當年我們家一共是一百畝地,老三讀書賣了二十畝,就這八十畝地了。”杜老太一幅惋惜的表情“當初可是賣了二十畝良田啊。”
若薇往右邊看了看,只見娘很快道“老太太,我聽說當初請先生是給相公和四叔一起請的,四叔也是考了三次府試不中,這才決定在家做生意。再有,當年大伯選吏員時,還是先帝爺在的時候,當時據稱民間身價清白者可納米選位子,府并運司七十石,各縣并有品級衙門六十石,雜職衙門三十石。說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一畝地產糧最多不過兩石,這六十石米可快四十畝地的出息了。您何必只拿我家相公出來說呢,是吧”
杜家族叔看向杜老太“老嫂子,您看怎么分”
“我別的不說,我大孫子要娶妻,二孫子讀書,我和女兒的口糧,就這些,是不是也要多分些大房,其她的,我都聽他們的。”杜老太不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