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回到家一聽爹找人問過,說南邊陰雨連綿,從南邊拉過來的料子在路上霉了許多,她對宋宋旭撂開手,不再去想,只想幫她爹處理好此事,得到她爹的看重。
卻說隔日,她把昨兒收集的桃花花瓣收集好,又把洗凈了的桃花置于銚子中,用水浸泡小半個時辰,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紅糖。
剛剛做好,就見翠茹進來廚房道“姑娘,老爺方才回來了,還有他的弟子也到了,太太說讓您不必去前廳,飯端回房里吃。”
“好。”若薇心想父親的弟子,莫非是劉寂不成
馮氏不是大家出身,卻也是讀過書的人,知曉什么叫男女大防。人家是侯門子弟,自己的女兒若是出來相見,這樣就一點兒規矩也沒有。
話說杜宏琛近來很忙,也不便往靖海侯府過去,特地讓弟子劉寂過來家中,他親自教他。他從小被夸神童,只是中間那六年,人突然失靈一樣,無論多勤力,都是連院試過不了,還是娶了馮氏后,慢慢的心態平和起來,人鉆研學問的越深,就跟打通了任督二脈似的,就進展神速了。
尤其他是治尚書的方家,杜家雖然落魄,但是家中書籍多不勝數,他很有心得。
因此,他對身邊的少年道“今兒用完飯后,你就在這里寫八篇,何時寫完何時再回去。雖說你日后可能考武舉,但既然從了我學讀書,須得好生學才是。”
杜宏琛說完,正好走到門口,他又讓人把馮氏喊過來,那少年連忙行禮,口稱“師母”。
馮氏昨日已經見到一位光風霽月的少年郎宋旭,哪里知曉今日又見到如此英挺俊朗的小少年,她含笑道“不必多禮。”
“他還未用過飯,你先備飯,我們用了就去書房,吩咐人不許打攪。”杜宏琛負手道。
馮氏同情的看了這少年一眼,她是真的被杜宏琛整過的,雖然瘦下來了,但現在想想都覺得膽戰心驚。
“好好好,我馬上就去準備。”
杜宏琛一言不發走進去,少年跟在身后,見到快速離去的馮氏,心道“自家爹被娘轄制,祖母常常有不快之意,看看老師卻是夫綱大振,老師真是威武赫赫,日后自己也一定要向老師學習才是。”
“寂兒,還磨蹭什么。”杜宏琛在前面說道。
劉寂趕緊跟上,不敢再多想。
頭一次到杜家,杜宏琛家中不愧是名門士族,連吃飯都如此風雅,中午用的是桃花粥,配上兩屜蒸肉餃、一碟鵝鲊、一盤荷花餅配著蘑菇、嫩筍、木耳、豆腐皮,再有兩碟小醬菜就是他們的午膳了。
這和侯府比起來,自然算是簡陋許多,但劉寂卻覺得很新鮮。
杜宏琛似乎知道他所想,就道“你是侯門公子,恐怕這些吃不習慣,只飯菜只是填飽肚子,還是學問最重要。”
劉寂連忙道“先生哪里話,先生家中仿若神仙福地,吃的是桃花粥,用的是荷花餅,也難怪先生仙風道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