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旁聽半天他們安排的傅老師“”
看上去沒什么問題,但“帆船訓練基地”這幾個字總讓他想到一些不太好的經歷。
比如被批評,接到電話,去警局領人之類的。
傅老師決定再觀察一下,確認情況
楚聽烏和周薔提前收拾好,在大廳等人,好半晌,楚蕭背著一個包出來了。
用電腦遮住自己半張臉的傅老師“”
包里是攀巖要用到的鞋子,繩子和其它工具嗎
楚聽烏“你帶了什么”
楚蕭“一件外套,吃完后我要把外套換了,不然身上都是燒烤的味道,還有我自己準備的手套,你們要么從實驗室拿的,比燒烤店里更干凈。”
傅老師“”
又等了一會兒,邵令梧也背著一個包下來了。
從電腦后面探出半張臉的傅老師“”
這次又是什么,難道約好由你帶嗎
周薔“你這個包要放在八一九身上嗎”太占地方了吧。
邵令梧“但是海邊燒烤怎么能缺少音樂氛圍所以我昨天就讓家里人把我常用的音響寄過來了”
好,那你因為擾民被沒收的時候我們會裝作不認識你的。
傅老師低頭,假裝自己沉迷文獻。
四人登上熟悉的電動三輪,卻沒有往帆船基地開,而是先在路邊等了會兒,等到了幫忙把設備和備用衣物送過來的大廚阿姨。
阿姨還做了點小面包投喂他們幾個。
楚聽烏則從對方的車上接過了自己的無人機。
約定好給系統拼裝的無人機一直在斷斷續續地做,因為材料比較多,購買了不少部件,還有定制的部分,所以快遞先寄到了大廚阿姨所在的小區,由對方幫忙代簽收,并整理。
楚聽烏則在偶爾出門時帶回一些部件拼裝,因為困難程度已經超過了她所熟悉的無人飛行球,而是真正的擬態無人機所以,邵令梧三人其實都有幫忙。
四個人努力到現在,才終于拼裝完成,但都還沒看到過成品飛起來的模樣。
楚聽烏捧出來,眾人已經看過設計圖,但此時才重新打量“無人機”的外形
那是一只部分由金屬,部分由新型輕質材料制作,最后組裝而成的機械海鷗。
此時“海鷗一號”沒有睜眼,但三個取名廢一致認為“可以不叫它無人機,叫做海鷗機。”
唯一欲言又止的邵令梧算算了。
楚聽烏手臂向下,掌心的海鷗機抖動了一下翅膀,整體呈現一種所有部件被統一又精密控制著的規律美感,每一片羽翼都展開同樣的弧度,光線折射出了遞減的光斑,而后“翅膀”張開,露出綠色的“眼睛”。
它“飛”了起來。
它的動作從一開始就并不滯澀,盤旋著飛行,并于半空中環顧一圈,最后穩穩落到楚聽烏肩頭。當被那實際是攝像頭,但看上去像眼珠子的瞳仁納入時,其他人都產生了一種自己莫名在被“注視”著的錯覺。
邵令梧上來摸了摸海鷗機的翅膀。
系統“”
系統無情地把他推開,升騰而起時刮起一陣小風,又落到楚聽烏肩膀的另一側。
其他人恍然“是了是你朋友在操控。”
不是什么ai智能控制,后面有人來著。
楚聽烏只好說“嗯,這個朋友比較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