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對攀巖的認知里總帶著一些“能夠在巖壁上隨意起躍”的幻想。
但往往在正式比賽里,一次攀巖需要選擇路線,判斷動作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以及反復失利所以會花費更多的時間。抱石賽尤其如此,甚至在國際賽上,可能用完了規定的所有時間,選手都沒能完成起步,抵達第一個得分點。
但一些有攀巖經驗的觀眾體會著楚聽烏帶來的vr直播,又有些不確定了
怎么感覺起步速度還算平穩,但到了后面越來越快呢
而且雖然u主沒表現出來,但vr直播代入感強,主播很難掩蓋一些細節。敏銳的人從楚聽烏的呼吸變化以及一些動作的選擇上發現主播似乎有過失誤但在失誤造成糟糕后果之前,她就解決了失誤造成的問題,導致大家對自己的判斷都不確定了。
也許那不是失誤,只是主播在玩花活呢
系統把彈幕讀給楚聽烏聽。
楚聽烏“”
別說了。
雖然系統有提前掃描,幫助楚聽烏識圖選擇路線,但它即使完成了所有輔助工作,也不可能替宿主上陣,所以,只要楚聽烏還是人類,就一定會有失誤。
但她靠著自己強大的身體素質和手指以及避開危險的直覺和手指成功地在墻壁上留下了幾個不太明顯的坑,以及表面上零失誤抵達崖頂的戰績。
山頂的游客都驚呆了。
他們原本是來拍鳥的啊
他們在山頂拍經過的候鳥,飛無人機,但也沒想過拍著拍著,下面會爬上來一個人,還是什么防護裝備都沒穿,獨身上陣的人。
“這人”上來后既沒有疲憊撲倒,也沒有什么激動表現,而是和他們對視了一眼,仿佛路過的游客一樣抬起手客氣道“借過一下,謝謝了。”
她一邊說著借過,一邊摘下眼鏡,走到較為空曠的平地,從下方飛上來的海鷗外形仿生無人機落到她肩頭,仿佛一個科技感十足的裝飾。
立刻有接應的人迎上來,拿出給楚聽烏準備好的食物和水,甚至有人來幫她進行按摩放松肌肉,還搭了個臨時的帳篷這導致周圍的人都不太敢上前
總感覺這位可能是在拍什么專業視頻。
但還是有人不住地轉頭打量楚聽烏,最后仿佛猛地想起了什么,在過去打招呼之前,先對著前方舉起了攝像機。
山風吹散霧氣,更高的地方,一群鷹隼略過天空,下方其他鳥兒要么被嚇走,要么被它們的身形遮蔽,但因為速度的區別,最下面的鳥還是顯露出來。比起那些迅猛的候鳥,它更加稚嫩,體型也更加小,仿佛能直接混入到麻雀群中,完全想象不出來這也是一只在趕路的候鳥。
它很疲憊了,仿佛隨時會被高空中的風吹得無法穩定身形,所以它的高度越來越低,但在看到懸崖這邊時,它興奮地叫了一聲,直接沖過來,極為信任地落到楚聽烏另一邊的肩膀上。
它休息了兩
秒后,又跳到海鷗機旁邊,打招呼般“啾啾”兩聲。
系統“”
點點“啾啾”
系統發出一個低沉的“啾”。
接到了鳥,楚聽烏和小鳥都覺得安心了不少,這已經成為了每天的固定環節,而楚聽烏下意識又瞥了眼一旁的系統屏幕,上面顯示著紅雨隼群族的位置,系統抓取到的監控要更加準確,而且有實時數據。
要趕路了。
她依舊只是正常趕路,但時間安排要更寬宥但網絡上,“以訛傳訛”的速度太快,連系統都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