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的胸口處,上次被雄雞血腐蝕掉的部位,依舊殘留著大片的痕跡,還有一個拳頭大的黑窟窿。
它雙手握著一把沉重的長柄大斧,斧柄杵在地上,豎直而立,威猛,陰森。
雖然知道雕像不會醒來,但葉長生還是放輕腳步,繞過雕像后,來到黑色的石臺前。
半人高的石臺,是用整塊黑曜石打造而成,上面鋪著厚厚的灰塵。
葉長生解下纏腰裹在手上,平緩地將灰塵向著兩側抹去。
光滑的石頭表面露了出來,上面雕刻著繁雜的經文和圖像。
除此之外,石板上面還有一些裂紋和打砸的痕跡。
想來是當年的盜墓賊想要砸開石板,但卻沒有足夠的力量,所以留下了這些痕跡。
幸好圖畫刻得比較深,保存還算好。
忽略了打砸的痕跡,葉長生舉著夜光石,瞇眼看向石板上的三幅畫。
有意思,有意思。
第一幅圖,畫的是一個書生,頭戴文冠,身穿道袍,盤膝而坐,雙手卻打出佛門才有的手印。
書生左掌指天,施無畏印,意為金剛無畏,除眾生痛苦。
而右掌下垂,施與愿印,意為滿足眾生愿望。
無畏印和與愿印經常同時結印,寺院供奉的佛像,大都是這個姿勢。
第二幅圖案,是一個妙齡的女尼姑,一臉惆悵地站在菩提樹下,口中似乎念念有詞。
菩提樹旁題著兩句詩: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葉長生不禁莞爾:“這是小尼姑思凡了!”
第三幅畫,畫的是兩個邋遢的道士,道髻高挽,面目猙獰,好像公牛斗角一般,正在爭奪一塊餅,誰也不讓著誰。
三幅畫,線條簡練,栩栩如生,上面的人仿佛都活過來一般。
只不過三幅畫里,儒釋道亂入,讓葉長生有些摸不著頭緒。
墓室的主人不會這么無聊,隨便刻上去三幅畫吧?
誰家墓室里會刻上思春的小尼姑,還“不負如來不負卿”呢!
葉長生站在黑色的石臺前,目光不斷逡巡著三幅畫,眉頭緊皺。
忽然間他想到什么,不禁心中一動。
這三幅畫,難道指的是佛門的身、口、意三業?
身業,是指行為造惡,譬如殺生、盜竊、奸淫。
口業,是指惡言惡語,妄語,綺語。
意業,是指貪嗔癡三毒。
所謂的修行和修煉,便是要三業清凈,五蘊皆空,領悟無上正覺。
不止是佛門,道門和儒門的修行,同樣要消除“身口意”的惡果,只是說法不同罷了。
天玄大陸,儒釋道三家經過無數年的碰撞和融合,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
那么第一幅畫,如果忽略了書生的身份,以結手印來消除身業,正是佛門的修行方式,準確說是密宗的修行方式。
持印生戒,守戒則生定,由定而生慧。
第二幅畫,毋庸置疑,小尼姑都說出不負如來不負卿了,肯定是琦語,是“口業”。
第三幅畫,兩個云游道士搶食,何止犯了貪嗔癡,那兇惡的樣子,就差殺人了,可見是“意業”。
念頭通達,葉長生會心一笑。
他向前移動了一點,對著第一幅畫,將自己的左掌,印在了書生的左掌上,將自己的右手掌,印在了書生的右手掌上。
無畏印對無畏印,與愿印對與愿印。
消除身業,無非是身體力行,照著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