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雕像是一位少女,身穿翠色流云衫,青絲如瀑,正抬起芊芊素手,橫簫而奏。
這座雕像是用青玉雕鑿而成,細節刻畫尤為傳神,少女鬢角垂落的青絲,舒展的淡眉,還有眼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悅和羞澀,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說第一座雕像是寫意,那么第二座雕像就是寫實。
葉長生作為一個鑄劍師,不單單要會鑄劍,還要掌握簡單的鑲嵌和雕刻技藝。
雖然他的雕刻水平很一般,但也能看出這兩座雕像的不凡之處。
兩座雕像出自同一人之手,這位前輩的技藝,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第三座雕像,是用黑玉雕刻而成。
少女戴著斗笠,背著一個小包裹,手中捏著一根楊柳枝,神情凄切地回望遠方。
晶瑩的淚滴掛在少女的眼角。
那一回眸,整個世界都黯然失色。
少女身上穿著的,赫然是一件寬袍大袖的法衣。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所有的雕像其實都是一個人,一個和墓穴主人青梅竹馬,兩情相悅,最終卻愛而不得的人。
這個地下密室也不是什么藏寶室,而是一處緬懷之所。
墓穴主人把他最珍貴的記憶封存在這里,或許對他來說,這些回憶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第四座雕像,少女已然斬斷三千煩惱絲,身披袈裟,古井不波地盤坐在蒲團之上,手中敲著一個木魚。
這世間終究沒有兩全其美的事,少女最終還是選擇了皈依,空留一場遺恨。
葉長生怔怔看著雕像,耳邊仿佛響起那單調的木魚之聲,回蕩在青燈古佛之下。
他也經歷過一段幻滅的情緣,多少能體會到墓穴主人心中的那份痛楚。
是個情癡啊。
密室盡頭,有一方石桌,文房四寶整齊擺放,桌上放著貝多羅葉裝訂的冊子。
貝多羅葉是古人經常用的一種書寫工具,遠比紙張和帛書更容易保存。
這種修長的樹葉經過處理后,裝訂成冊,繃上墨線,便能用鐵筆在葉子上刻字,保存千年而不朽。
佛門傳承的貝葉經,便是由此而來。
葉長生走上前,坐在那張椅子上,拿起了貝葉冊。
果然,樹葉上記載了墓穴主人和那位少女的往事,一如之前雕像中所展示的那樣。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猜嫌……
掩銀屏,垂翠袖,玉人吹簫,脈脈情微逗……
垂柳萬絲條,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閨妾斷腸時……
戀人遁入空門,墓穴的主人開始四處流浪,放逐自己的同時,將所有的情思寄托在手里的刻刀之上。
“為情所困,一生飄零,念不成空,身無所系。唯有刻刀一把,素經一尺,留予有緣之人……”
貝葉冊的下方,是一個扁平的木盒。
打開盒子,一把造型古樸的刻刀,赫然映入眼簾。
這把刻刀和葉長生認知中的刻刀不太一樣,不是平口刀,也不是三角刀。
與其說它是一把刻刀,倒不如說是一把飛刀。
柳葉形的刀身,胡桃木的刀柄,通體黝黑,只有巴掌長短。
意外的,刻刀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比佩劍還要沉。
更意外的,在長生超感境界的探查下,竟然沒有“看”到劍脈!
“這怎么可能?”葉長生一臉驚訝之色,任何武器都有脈,他沒有理由感應不到的。
他再次加大感應,可依舊混沌一片,什么也看不見。
“難道這把刻刀的等級太高,超出了我的感應?”葉長生心頭猛地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