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樹下,佛祖初生,四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蓮。
佛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狀:天上地下,惟我獨尊。
無憂樹沐浴佛光,聚天地精華,蘊生生之氣,從此成為佛門圣樹。
覺通大師手中的念珠,每一顆珠子是由無憂樹的千年樹根打磨而成,每一顆大小無二,圓潤通透。
這些珠子又被古代高僧蘊養千年,靈性和佛性完美融合,法力深沉,內斂無華。
葉長生見幾位高僧微笑點頭,便大方收下手串,向著覺通大師躬身道謝。
三件寶貝他能得到一件,已經很滿足了。
能夠借著這串手串,修補和覺通大師乃至慈福寺的關系,也算是了卻了他的一樁心事。
覺通大師借花獻佛,也并非是因為對他有多大的好感,還是為了修復破損的禪心。
果然,覺通大師見葉長生收下了念珠,不禁心里一松,體內的氣息竟也順暢了許多。
元可大師微笑道:“貧僧已經洗去無憂念珠的氣息,你只需念誦《藥王菩薩咒》,斷一百零八種煩惱,便可加持在身。”
《藥王菩薩咒》,除病、拔苦之無上咒,葉長生在過去的三年里,除了《心經》,念誦最多的就是它。
斷一百零八種煩惱,也并非是真的斷,而是“執珠”的法門,就是撥動念珠的要訣。
六根,六塵,六識,三者合為十八,對應十八顆念珠。
念珠,念珠,顧名思義,念咒之時,還需執珠。
咒起而珠動,咒止而珠定。
身、口、意,三業清凈,即可受持。
葉長生心領神會,手掌挑著珠串,拇指扣住一顆念珠,緩緩垂下眼簾。
四位高僧似笑非笑地看著葉長生,眼中帶著一絲善意的戲謔。
元可大師先前所說的,只是加持無憂念珠的法門,但并非是說,葉長生一次就能加持成功。
加持法器,原本就是玄妙高深的考驗。
千年蘊養的佛門法器,想要加持在身,更是難上加難。
只有真正做到念念如一,心無所持,才可能成功。
即便是換做他們自己,也不敢保證一次就成功,更何況是葉長生?
四位高僧也不是要看葉長生的笑話,只是為了滿足他們心底那點小小的好奇心。
就在這時,葉長生終于念起了咒語,拇指上扣著的念珠,也撥動了起來。
只可惜,他撥動了三顆珠子,就不得不停了下來。
“亂了?”葉長生一臉詫異之色。
他明明都已經在腦海中過了好幾遍,沒有差錯才開始加持的。
忽然想到什么,長生頓時恍然大悟。
他接受了桀羅大師的傳承,自身佛性與之相通。
同樣的道理,他念誦的經文咒語,也該與桀羅大師一脈相承。
無論是咒語的發音,語氣的輕重,他都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口念誦了。
念頭通達,葉長生平心靜氣,再次念誦起咒語。
隨著咒語的低吟,圓潤的念珠,以玄妙的節奏從長生的手指間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