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劍堂高大的劍門前,三方人馬緊張地對峙著。
左側是一群黑衣道士,道髻高挽,一個個面色寒霜,手持長劍。
為首的道長,道骨仙風,頭戴玄冠,腳踏登云靴,黃袍黃裙,衣帔二丈四尺,二十四條。
如果葉長生在場的話,一定會驚訝地發現,這位道長竟然也是五品的洞玄法師,和紫霞宮的太虛真人,是一個品級!
右側的卻是一群穿著白衣書生,一個個怒目圓睜,手持精光閃閃的文士劍。
為首的文士,六十上下,孤瘦挺立,一襲青衫,背負雙手,散發出凌然的浩然之氣。
如果葉長生也在場的話,一定會一眼從老者腰間的玉佩上看出,老者是文山院的山長!
而在兩幫對峙的人中間,則是葉向北率領的問劍堂武士們。
葉向北他們如臨大敵一般,不得不面對著兩幫人馬,還要護住中間的一輛平板車。
平板車上,躺著一個昏迷過去的少年書生,書生的胸口插著一把劍,一把古劍。
對峙的雙方都有所顧忌,劍拔弩張卻始終只是瞪視著,卻讓葉向北他們叫苦不迭。
好在讓他們安心的是,秦風來了,還有聞訊趕來的馬黎明他們。
秦風披散著濕漉漉的褐色的卷發,單手扶著血殺劍,大步上前,看到領頭的道長和文士后,眼中不禁閃過驚異之色。
他在馬黎明的耳邊低語了幾句,后者同樣驚異不已,連連點頭。
馬黎明來到文士面前,恭敬道:“在下問劍堂大總管馬黎明,敢問老者,為何在我問劍堂的門前起了沖突?”
他已經從秦風的口中得知,領頭的文士是云龍公國最大的書院,文山院的山長,儒家的小文宗。
而對面的道長,是三劍道的四大真人之一,至于是哪位真人,秦風卻猜不出來。
總之兩幫人都不好惹,馬黎明想了一下,還是覺得儒家的這位山長最好講道理。
果然,陸子心看了一眼馬黎明,用客氣的語氣說了沖突的經過。
馬黎明聽得瞠目結舌,卻又荒唐不已。
說來也簡單,兩個小輩在游歷途中起了沖突,然后進行對決。
三劍道的小道士怕吃虧,所以偷了道長的古劍,刺傷了文山院的小書生。
可問題是,那把古劍卡在小書生的肋骨中間,卡得很死。
倘若把古劍硬拔出來,不但會傷了書生的性命,古劍也會損壞。
心知闖禍的小道士靈機一動,就把受傷的小書生帶到了問劍堂。
只可惜小道士還沒見到葉長生,雙方的人馬就已經提前趕到,這才有了眼下的對峙。
讓文山院的儒生們憤怒的,這些牛鼻子道士傷了人不說,現在竟然為了一把劍,置書生的性命于不顧。
即便這個小書生不是他們文山院的人,他們也無法忍受如此草菅人命。
而對于三劍道的道士們來說,那把傳承下來的古劍,甚至比他們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怎么可能容忍有半點損傷?
況且,三劍道好歹也是劍修的道門,怎么可能在一群酸儒面前弱了氣勢?
馬黎明暗自苦笑,好在他已經派人通知少堂主了,這種場面,他還真應付不了。
在馬黎明焦急的等待中,一輛馬車緩緩駛來,在劍廬外停了下來。
馬黎明如釋重負,急忙跑上前,向著下了車的葉長生道:“少堂主,您總算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