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三水鎮在沸騰了半個月后,終于恢復了平靜。
雖然每日前來求劍的人絡繹不絕,小鎮中的房屋也住滿了外來客,但已經沒有之前那么混亂了。
問劍堂的紅火,讓整個小鎮因此而受益。
一座座新的房舍修建一新,集市的規模比之前擴大了一倍,三川河道上,滿載著奢侈品的船只來往如織。
一些富豪甚至直接將他們的游船開來,停泊在三水鎮周邊的碼頭上,夜夜笙歌。
郡守府專門調派了一千士兵,加強三水鎮的治安。
河道的繁華,增加了郡守府的稅收,這些暴漲出來的船稅,只要三成就足以為一千士兵提供給養。
吳天恩甚至在琢磨著,是不是應該撥出一筆錢來,把河道重新整修一下?
至于碼頭他是不會去修的,重商主義的風行下,公國大多數的碼頭和口岸,都掌握在商團和財閥的手中。
公國雖然事實上擁有這些碼頭的所有權,但也只有征稅權,卻沒有管理權。
況且,九風行省的糧商之戰,已經爆發了。
這次戰爭的爆發,影響力遠超過當初神光堂和問劍堂之爭,而且影響的范圍極廣,席卷了**郡之外的所有三川碼頭。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糧商之戰爆發后,**郡的權貴富商們才猛然意識到,和其它地方比起來,他們簡直生活在太平盛世。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問劍堂。
三劍道的云霄真人,文山書院的陸子心山長,慈福寺的高僧,紫霞觀的道長,以及大小修行宗派的頭腦,公國頂尖的名流,乃至京城高官,這些讓無數世人仰望的存在,竟然不可思議的,都集結在一個小小的三水鎮。
即便是公國的皇族,也無法忽略這些人的存在,密諜司派出的人手都增加了兩倍。
在這樣的情形下,除非哪一方瞎了眼睛,才敢去招惹三水鎮乃至整個**郡。
行省的那位總督大人,已經不止一次在哀嘆,想把衙門也搬到三水鎮去了。
好在讓搶奪碼頭河道的糧商和背后勢力們安心的是,葉長生遵守了自己的承諾,沒有摻和他們之間的戰爭。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爭斗的雙方才真正意識到,問劍堂在他們心中的分量,竟然如此吃重。
毫不夸張的說,如日中天的問劍堂只要偏向于他們任何一方,就足以想象到這一場戰爭的勝負。
越是如此,他們就越不敢招惹到問劍堂,甚至于葉家船隊輾轉各地的河道時,也受到了非同尋常的禮遇。
其實他們多心了,葉長生就算想管,他也分身無力。
易水堂的八名弟子已經趕到,葉長生遵照協議,親自動手為每人鑄造一把靈武級上品的長劍。
連帶著,京城那位郡主的訂單,他也一并完成。
此外,還有煉器師公會訂制的煉器鼎,一共十八尊。
葉長生既然要去京城,肯定要去拜訪煉器師公會的總會,所以必須先完成一尊煉器鼎,聊表心意。
三劍道那邊,除了云霄真人的含光劍,還有八把古劍需要修復乃至重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