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道盡頭,走過一個嶄新的門坊,便是文廟的學宮所在了。
葉長生身后,數十官員和權貴看著拔地而起的幾座高樓,禁不住心神激蕩起來。
三水鎮修建的這座文廟,可以說是破格了,在云龍公國的歷史上史無前例。
正因如此,地方的官員和權貴,乃至平民百姓都對葉長生和葉家感激有加。
文廟不單單是文氣興起的象征,也不單單只是因為有文宗會坐鎮在這里,文廟存在的最大的意義,便是他們眼前的學宮。
有了這座學宮,地方的學子便可以在這里求學,每月朔望,文宗為學子們講述講點,授道解惑。
更重要的是,這座學宮的級別,和省城的學宮是平級的!
也就是說,從三川學宮出來的學子,天生等級就高過鎮級的書院學子,高過郡城級的書院學子。
在朝廷選拔人才的逐級考核中,三川學宮的學子,可以直接越過鎮級和郡城級的考核,這為他們加持了多大的優勢?
三川學宮出來的學子,距離天子門生也不過一步之遙。
百年之后,三川學宮涌現出的學子們,將在整個公國乃至整個聯邦開枝散葉,這是何等的盛況?
官員和權貴們越想越激動,紛紛看向葉長生,越看越順眼。
**郡的學政大人微笑道:“郡城已經決定,為三川學宮的學子,每年提供十萬兩白銀的補貼,你們當地的士紳們,也該拿出一個章程來。”
白虎山莊的莊主白思過,點點頭道:“這是當然,我們三川聯盟會再次號召眾人,繼續籌款擴建文廟和學宮,務必讓這座文廟,成為三川大地的福祉之地。”
眾人紛紛點頭稱善。
文廟和學宮的興起,他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的家族日后的興旺發達,也全指望著這座學宮了。
一行人登上明德樓,居高臨下,大地山川一覽無遺。
銀沙江好像一條銀色的綢帶,從小鎮中蜿蜒而過,視線所及之處,盡是一派繁華忙碌的景象。
而在河的南岸,他們的眼下,文廟和學宮的主體建筑大致已經完工,已然具備了恢弘的氣象。
當然這和他們的預想還有很大的差距,不過作為一個開始,已經很不錯了。
蘇蕓全程無語,不是她不想說,而是實在無話可說。
葉長生這次帶她來,一來是散心,二來也是想借助她的見識,為文廟的修建提一點意見。
她去過很多文廟,大的,小的,眼下的這點格局,還能說什么呢?
不說話,是不想打擊葉長生的積極性。
葉長生也知道蘇蕓是怎么想的,所以壓根就不問了。
格局小也罷,不倫不類也罷,可一旦上了軌道,一切就會越來越好,根本用不到他去操心。
翌日清晨,三水鎮張燈結彩,碼頭上人山人海,**郡的郡守吳天恩,穿著嶄新的官袍,帶著一眾官員守在碼頭之上。
葉長生和三川聯盟的權貴們,則站在第二梯隊,他的身邊是白虎山莊的莊主白思過,紫霞山莊的莊主紫千豪。
三巨頭的身影比之第一隊列的官員,尤為矚目。
隨著一艘裝飾精美的大船緩緩駛來,眾人紛紛整理衣裝,圍觀的百姓們轟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