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們推陳出新的頻率,都是以五年來計算,而且大部分新設計出的劍形,在此后的實踐中會被一步步淘汰,真正經受住考驗的少之又少。
葉長生選擇鑄造一把《名劍錄》所沒有收錄的新劍,實在是勇氣可嘉。
當然,這把劍是為了慶祝國王陛下的登基大典,象征意義更大,實用功能倒在其次,這也給了葉長生自由發揮的余地。
爐鼎前方,葉長生目光沉靜,觀察著爐鼎中的火焰和溫度,一道道指令,有條不紊地發出。
旁觀的高手們明顯感覺到,同樣是鑄造傳奇級長劍,葉長生比之上一次,更加從容,更加游刃有余。
而皇家兵造局的鑄劍師們,在經歷了短暫的緊張和忙亂后,也開始跟上葉長生的節奏,彼此的配合越發默契起來。
第一次附靈,成功。
觀摩的高人并不是第一次見了,但看到葉長生精準的掌控和從容的動作,依舊是嘆為觀止。
去年的時候,在煉器師總公會,葉長生第一次鑄造傳奇級長劍,深深震撼和啟發到了眾人。
眾所周知,鑄造傳奇級以上的長劍,必須經過兩次附靈。
在鑄劍材料第一次附靈的時候,葉長生便開在材料中注入了自主靈性,堪稱開創之舉,卻也兇險至極。
然而事后高人們參閱了長生鑄劍的筆記,這才意識到,在兇險的表象下,是葉長生精深的測算和精準的掌控。
如今葉長生的獨創手法,已經不再是秘密,高人們返回后,按照筆記的記錄,幾經測試和實驗,已經有人模仿出這種附靈手法。
而煉器師總公會的煉器師們,更是將這種手法,成功應用在煉器之上。
這種手法對于鑄造傳奇級長劍的成功率,提升極大,可以說讓整個云龍公國的鑄劍工藝,乃至練琴工藝,都提升了一個層次。
也正因如此,高人們才對葉長生如此推崇,今夜才會再次齊聚一堂,觀摩長生鑄劍。
一夜無話,高人們盤膝而坐,閉目養神。
葉長生和鑄劍師們,則目不轉睛觀察著爐鼎中熔煉的鐵水。
清晨時分,爐鼎中的鐵水終于泛起了白色,葉長生眼簾一挑,下令道:“第二次附靈,開始!”
此言一出,盤膝而坐的高人們紛紛站起身,再度站在了葉長生的身后。
“引靈石,冰屬性!”
“引靈石,冰屬性!”
一位鑄劍師將一塊冒著寒氣的水晶,投入到爐鼎的鐵水之中。
“勝遇之靈珠,投放!”
“勝遇之靈珠,投放!”
負責打下手的神劍山莊莊主柳不凡,神情肅穆,將一顆水汽蒸騰的白色圓珠,精準投入沸騰的鐵水中。
《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翟而赤,名曰勝遇,是食魚,其音如錄,見則其國大水。
傳說中的勝遇早已消失,然而在大陸的東海之濱,還是有人找到了類似勝遇的水屬性靈鳥。
葉長生投放的圓珠中,蘊含的正是勝遇的靈性。
傳奇級長劍的鑄造,必出異象。
眾人屏住呼吸,紛紛向著火光沖天的爐鼎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