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上前一步,拱手行禮
“晚輩乃宋朝人士,王安石是也。我祖上為太原王氏,太原王氏起于秦將王離的次子。”
王翦的孫子王離有兩個兒子,長子在秦末遷居齊地避禍,成為了瑯琊王氏的始祖。次子做了漢朝的揚州刺史,他的九世孫又遷居去了太原,成為太原王氏的始祖。
也就是說,后世出名的兩個王氏世家其實都是王翦的后人,能勉強和大秦攀上關系。
王安石倒不是來投誠的,他純粹就是好奇,各處看看。聽聞此界的李斯等人勸得吳起樂毅轉投秦國,就過來湊個熱鬧,順便拜訪一下先祖王翦祖孫。
結果正巧遇見始皇帝召人,便被一起帶了過來。
王安石當時我心里是拒絕的,但是他們五大三粗我打不過。
先秦很多時候文武不分家,比如吳起既是大將也能搞改革。王安石哪怕君子六藝學得還行,也不是馬上將軍的對手,被強行裹挾著前來了。
始皇聞言挑眉
“宋朝”
李斯便連忙上前為陛下解答,言說是一千多年后的朝代了。那宋朝積弱,打仗很不行,偶爾行一下的時候,皇帝又拖后腿。
又科普了一下王安石的生平。
始皇一聽此人懂商道,立刻下定決心
“愛卿留在那弱宋實在可惜,不如隨朕建設大秦吧”
他家愛子也愛用商道手段,一定和王卿很有共同話題。
王安石不是,這就喊上愛卿了嗎
王安石推拒
“使不得萬萬使不得啊”
其實王安石是古代文人里少有不辱罵始皇帝的,他曾經點評道“秦政之優,千秋之功”。
不過他對始皇的政策也不是完全推崇,比如始皇褒獎巴清這件事,他就覺得不太妥當。他認為民間個人不該擁有巨富,這種私人兼并的商賈對國家很不利。
除此之外,王安石還寫過一首叫秦始皇的詩。公正地闡述了對方的功績和過錯,論述了大秦的一些問題。
不能說這首詩完全客觀吧,畢竟里頭有他自己理解的部分。但反正比起那些酸儒,他是好上不少的。
王安石本人對別的始皇帝看法持保留態度,對面前這位好感還是比較高的。
畢竟其他始皇帝犯過的錯都被他規避了,乍一看基本沒什么可譴責的地方。
別的始皇帝求仙,這位沒有始皇表示朕前世求過了發現沒用,不如不求。
別的始皇帝放任巴清坐擁巨富,這位卻收攏巴清成為商務部女官,解決私人藏富的問題始皇表示愛子沒空經商需人代勞。
別的始皇帝用繁重的勞役壓迫庶民,這位執政后期逐漸施行仁政,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始皇帝表示朕活得久,想干的事情都干完了,自然不用繼續壓榨庶民。
總之就是沒什么討厭他的理由。
面對這位陛下的拉攏,王安石有些猶豫。答應的話,好像有點對不起賞識他的宋神宗,但這可是秦始皇唉
王安石某種程度上是個有點口嫌體正直的人。
比如他對女子改嫁的態度就是嘴上不推崇也不反對,然后行動上很支持。還因為兒子對待兒媳態度惡劣,親自勸過兒媳改嫁。
王安石還沒有看不起女人的酸儒毛病,很欣賞有才華的女子,鼓勵女性讀書。且堅持一夫一妻,絕不納妾。
這人唯一的毛病大概就是太邋遢了,不太愛干凈。
人精們都看出了他的猶豫。
吳起直接一把將他按倒
“你還在那兒使不得什么趕緊喊陛下啊”
王安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