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前面就是建康的門戶石頭城。過了石頭城,只需小半日便可入建康,城中有一秦淮河,夜間燈火輝煌,兩岸景色宜人,若真人喜歡,我這便命人先行安排。”船頭之上,桓溫指著遠處一座巨大的石山對周誠說道。
“建康啊!這里我曾經生活了數年之久,那時候這里還叫建鄴。”周誠目光越過石頭城,看到了更遠處繁華熙攘的城池,目光之中滿是回憶之色。
桓溫聞言微微一愣,建鄴這個叫法如今已經非常陌生了,他雖然近幾月來都在周誠左右,也沒想到周誠竟然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剛剛得到消息,會稽王帶領朝臣在朱雀門迎接我們,隨后太后與皇帝會在宮中賜宴,不知如此安排,真人是否覺得可行?”桓溫繼續說道,將健康朝堂安排的行程告訴周誠,不過言語之中卻多有詢問周誠的意思。
幾日前接到司馬昱的書信,在周誠的示意下,桓溫便讓三萬大軍駐扎在了武昌,沒有繼續向建康進發,倒是讓雙方關系緩和了不少。
如今司馬昱率群臣親迎,皇帝太后又在宮中設宴,禮數上倒也算是足夠了。
只不過這番禮數從表面上看,皆是在迎接桓溫這位功臣,倒是有意在忽略周誠。
“到了再說吧。”周誠依舊目視前方,無所謂的答了一句。
當桓溫的樓船距離建康城近在咫尺的時候,王羲之也來到了東山之中。
在山中景色秀麗之處,有一片屋舍與數畝良田。
屋舍簡易,多為竹屋茅舍,田地之中種植著蔬菜瓜果,似乎這里的主人住在此地,就能夠自給自足。
遠遠的從那茅屋之中還傳出瑯瑯的讀書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
王羲之走向其中一間最大的茅舍,漸漸的能夠清晰聽到其中傳出的聲音。
當王羲之站在屋外時,看到里面正端坐著十余個孩童,這些誦讀聲正是孩童們發出的,他們所背誦的,是一片道家經典文章,先秦莊子的《知北游》。
王羲之沒有走入茅舍,而是立在外面靜靜的看著,在這些孩童前方,一個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席地而坐。
這男子相貌清雅,雖然身上衣著普通,卻難掩名士風流。
此人正是王羲之的至交好友,曾經患難與共的謝安。
“停。”忽然謝安豎起一掌,出聲讓屋內孩童停止了背誦。
孩童們的聲音戛然而止,看得出來這些孩童對謝安很尊敬,也很懼怕。
謝安叫停了孩童們的背誦,卻沒有看向屋外,也沒有招呼王羲之,而是繼續對著孩童們說道:“知北游你們已能盡背,我且問你們,何為圣人?”
座下有孩童躍躍欲試,謝安看了這孩童一眼,對他微微點頭示意。
而后這孩童便起身,對著謝安躬身一拜,隨后朗聲答道:“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
“可知何意?”見這孩童將原文背出,謝安又自然的問了一句。
“小侄尚不能明其理......”剛才答問的孩童有些尷尬的低下頭說道,聲音也沒了先前那般洪亮。
“哈哈....嘻嘻.....”茅舍之中其他的小孩頓時低聲的笑了起來。
“嗯?”謝安見這些子侄取笑剛才的孩童,鼻中冷哼一聲,頃刻間茅舍之中又安靜異常。
謝安的目光掃過這些孩童,最后又落在那個站起來回答的孩童身上,而后開口說道:“謝沖敢于回答,也能直面自己所不知道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有何可笑?”
“你們又有誰人,能解這其中之意?”謝安繼續說道,目光又一次從每一個人身上掃過。
原本那些嘲笑謝沖的孩子紛紛低下了頭,面露慚愧之色。
這些孩子基本都在十歲左右,莊子的文章本就晦澀難懂,他們大多是這兩日才勉強能背誦,謝安也還沒有講解其中的意思,讓他們解釋其中含義,確實有些難度了。
不過當茅舍之中大多數孩子,都慚愧的低下頭時,卻有兩個孩子依舊目光平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