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李青蓮,褚蒜子將其中變化成了蘭亭曲水流觴的場景,只是那水中漂浮的變成了各類仙果仙釀。
“聽聞李唐內亂四起,貴國圣皇也無力理政,這個時候李相只身前來中土,就不怕內亂更盛?”褚蒜子作為主人首先開口,因為一開始李青蓮并沒有說明出訪中土具體為了什么,他的來意其實還無人知道。
“大唐立國數十萬載,當今圣皇陛下更是古往今來少有的明君圣主,內亂也不過一時罷了。”李青蓮倒是頗有大唐宰相之風,說起話來不卑不亢。
不過就在李青蓮進入云臺殿的時候,他剛才對著道君像三叩首的事情已經傳到了東勝神州,而且還在以極快的速度傳向其它地方,現在誰都知道了李唐的宰相竟然是道君門徒。
這個消息或許對一般人來說只是飯后談資,但對于任然效忠李唐的軍隊和官員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甚至這些人下意識的認為李青蓮就是道門的奸細。
而這種情況在圣皇行宮尤為突出,許多的軍官和士兵甚至已經在私下議論,說圣皇其實已經被李青蓮軟禁了。
圣皇隱居的大殿外,陳玄禮帶著上萬禁軍跪伏在地,上萬人齊齊喊著“求見圣皇”,聲音傳出十余里,連太真妃也匆匆的趕了過來。
大殿外高力士一臉寒霜的盯著禁軍,圣皇有沒有被軟禁他最清楚,但圣皇現在什么人都不見,他也不能因為全體禁軍求見就壞了規矩。
“陳將軍,本官說了圣皇無恙,難道你們連我也懷疑?”高力士語氣不善的說道,李青蓮是不是奸細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到現在圣皇都沒有表示,他便要當作什么都沒發生。
“只是此事事關重大,如今天下混亂人心浮動,陛下又久未露面,還請陛下出來一見,也好讓天下安心,讓將士們消除疑慮。”陳玄禮還不罷休,似乎不見到李玄宗他們真的不會離開一般。
“放肆,陛下沒有召見,你們說見就見嗎?難道你們想逼宮不成?若有能耐便從本官身上踏過去。”高力士也是動了真火,剎那間身上氣勢暴漲,一枚大羅道果懸浮在頭頂,整個人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橫在了大殿前。
高力士的強橫暫時鎮壓了禁軍騷亂,但并不代表事情就此結束了。
陳玄禮的軍帳之中,十余位禁軍將領齊聚一堂。
“將軍,末將到有一計,可驗證陛下是否安全。”就在眾將七嘴八舌的時候,一個年輕的禁軍統領忽然開口對陳玄禮說道。
“快說來聽聽。”陳玄禮連忙問到,同時帳中也頓時安靜下來,都等著這個統領說出計策。
“末將的這個想法有些冒險,但絕對有效,諸位都清楚,圣皇陛下最在意的便是太真妃,我們可以找個理由控制太真妃,為此事陛下必然會出現面,若如此還罷了,但這樣如果陛下還不露面,那說明真的........”年輕統領將心中計策道出,不過最后一句話卻難以說出口。
一時間軍帳中沉默無比,所有人都知道最后那句話是什么,如果禁軍抓了太真妃,而圣皇都還不出門的話,說明圣皇真的遭遇不測了。
此刻最為掙扎的便是陳玄禮了,作為禁軍大將,這個決定只有他來做,可無論結果是什么,他都不愿意做這樣的決定。
“好,就這么定了!任何后果本將一人承擔。”然而出乎意料的陳玄禮并沒掙扎太久便做出了決定。
此刻同樣需要做出抉擇的不止陳玄禮一人,遠在玉陽的太子李亨也需要做出一個決定了。
此刻他的身前數十位李唐官員跪伏在地,他們都收到了那個李青蓮道前三叩首的消息,在這些人的意識中,李玄宗更是已經遭遇了不測,他們正在勸諫太子登基,以行大統。
或許誰也沒想到,李青蓮出訪中土道門不僅沒有改善兩大陣營關系,反倒讓李唐陷入了更大的動亂中。
在無數的猜測和不安中,馬嵬坡的禁軍以太真妃曾賞識李青蓮為由,將其視作李青蓮的同黨捉拿,并且要求李玄宗處死太真妃,并罷黜李青蓮宰相之權。
同時太子李亨也在再三的推辭之下,在玉陽舉行了登基大典,成為了李唐新一代的圣皇,只不過他這個圣皇的合法性還是受到了許多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