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回府后,將宴會上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訴給了王允。王允聽后又驚又喜,“女兒此話當真”
再次得到貂蟬肯定答復后,王允激動得無以言表,“當真是皇天保佑啊”
去歲董卓禍亂朝綱之時,滿朝公卿無一人有良策,為了除去董卓,他借壽宴之名,聚集公卿共商大事,最后還是名不見經傳的驍騎校尉曹孟德挺身而出,愿意以身涉險,行刺董卓。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孟德行刺失敗,淪為逃犯。在此之后他便夾起尾巴做人,躲在暗處靜靜等待時機。
如今機會送上門來,他定要在上面好生做文章,借此挑撥董、呂二人關系,再拉攏呂布為己所用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王允當即喚了仆從,吩咐他們將席間發生的事散布出去,務必在今天之內傳遍長安城的大街小巷
當李儒找到在郿塢醉生夢死的董卓,將此事告知于他時,董卓不以為意,認為不過是小孩之間的小摩擦,沒必要大驚小怪。
“可渭陽君代表的是太師,渭陽君責打呂玲、呂喜君,等同于太師責打呂布。若不做表態,恐傷和氣。”
俗話說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況且呂布疼愛女兒眾人皆知,如今女兒受辱,他豈能善罷甘休輕則關系僵硬,重則恐生反叛之心。這正是李儒擔心的地方,顯然董卓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董卓屏退舞女,放下了酒樽,李儒一席話將他智商拉回,沉思片刻后,董卓詢問道,“事已至此,文優以為如何啊”
有勇無謀,是西涼人的一貫通病,董卓也不例外。
在知道呂喜君身份后李儒就想好了對策,“不如送上厚禮以作賠禮,再遣一人親自登門澄清今日誤會,如此方可。”
“那應遣何人去”
“我。”一直以來都是他在兩人間周旋,如今出事,他自然是最佳人選。何況此事事關重大,交給別人他也不放心。
“好那就勞煩文優走這一趟了。”董卓辦事向來雷厲風行,說話間就讓人裝了一車子綾羅綢緞,讓李儒帶去溫侯府邸。
李儒也不敢耽擱,帶上東西就趕回長安。
李儒自認為他的行動已經夠快了,可不料謠言傳播得比他料想的還要迅速。去往呂布府邸的一路都聽見人們談論著這件事情,而且各種版本都有。
什么渭陽君傲慢無禮,宴席間重罰呂布二女,這是基于事實;后面越傳越離譜,說渭陽君此舉皆是董卓之意,目的是打呂布的臉、侮辱于他。
最讓李儒心驚的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言論,意思不言而喻,這是說董卓如今沒了外在威脅,要開始清理幫他退十八路諸侯的最大功臣呂布
李儒臉色陰沉得可怕,吩咐手下將亂傳謠言者格殺勿論,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將謠言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