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殺丁原的時候別人也不是沒罵過他,說他是小人,虎牢關前那張飛更是罵他是三姓家奴。氣歸氣,但他也沒那么在意名節這種東西。可是呂喜君告訴他要在亂世混下去,就要愛惜羽毛,不要把路走窄了,他覺得十分有道理。
呂布長腦子了。這是王允聽完后的第一反應,不過也在預料之中,昨天晚上他就在心里預演了好幾遍今天的情況,而這個問題也在他預演之中。
王允只暢然大笑,“溫侯可曾讀過左傳”
呂布雖然是文官,但他只讀兵書很少讀史書,為了不在王允面前暴露自己沒讀過左傳,他沒有直接回答,“讀過如何沒讀過又如何”完美把問題又丟給了王允。
王允看破不說破,接著道,“左傳隱公四年中言,春秋時期衛桓公之弟洲吁伙同石厚弒君奪位,其父石蠟得知石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后非但沒有包庇,反而聯同其他正義之士共同誅殺石厚。如此大義滅親之舉至今被奉為美談。
如今董卓為石厚,君為石蠟也。溫侯為大漢誅殺國賊乃大義滅親之舉,世人定當歌頌耳”
要說服一個人用什么最迅速例子,活生生的例子被記載在史書里面的正面例子
呂布聽完腹中疑慮立馬消散,“好好好誅滅董賊之事,布定當竭盡全力,在所不辭”
躲在窗外偷聽的呂喜君表示學到了,王允這把呂布忽悠瘸的口才,怪不得能穩坐三公呢,她都有點佩服王允了。
忽悠歸忽悠,她也不得不承認王允說得有道理,如果要把呂布殺董卓這件事定義為大義滅親的話,還缺少個條件皇帝的詔書
如果沒有詔書,無論事后怎么洗,呂布仍然是反復無常的小人這一點,王允清楚,呂喜君清楚,唯獨當事人呂布不清楚。
等回去后她得好好找呂布嘮嘮這詔書的事。
“女郎怎么在這里可讓我好找”
耳邊突然傳來貂蟬的聲音,著實把毫無準備的呂喜君嚇了一大跳。她倉皇站起來,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貂蟬啊,你可算來了,貴府實在太大,這不迷路到這了嘛。”
貂蟬似笑非笑看著她,著實讓人有些心虛。好在貂蟬并未深究,“父親和溫侯估計正開懷暢飲,結束尚且得等一段時間,我帶你去吃些東西吧。”
“那我就卻之不恭了。”呂喜君暗自松了口氣,兩人并排著去了后院廂房。
她實在搞不懂,既然事情都談妥了干嘛還不走都大半天了,兩人還在喝呢。
他們喝了半天的酒,呂喜君就和貂蟬聊了大半天。兩人越聊越投機,關系瞬間拉近。
特別是在聊到這亂世身為女子的她們能做些什么時,貂蟬的回答讓她內心澎湃。
“如今國難當頭,我等雖身為女子,也未敢忘憂國。但凡有用貂蟬之處,定萬死不辭。”
貂蟬的眼神是無比堅定,她知道身為女子,她在這世道間,卑微得猶如一粒沙子,可即使是渺小如沙子,也總有存在的理由。
她每晚看著養父獨自在書房坐到深夜,這幾年熬白了頭發,皺紋也多了,整個人蒼老了好多。她很想為養父分憂,她的力量或許很小,但總比什么都不做強。
是的,無論男女,都想為國分憂,成為國之棟梁。亂世,不僅給了男子機會,同樣給了女子機會。
貂蟬轉頭看著呂喜君,無比真摯,“女郎,從你跟著溫侯來的那一刻我就有預感,你對溫侯很重要。貂蟬在此求你,為了大漢,去勸勸溫侯吧”
說完就要跪下給她行大禮,幸好呂喜君眼疾手快將人給拉住了。她不得不承認,貂蟬有顆七竅玲瓏心,能從這些細枝末節看出她對呂布很重要。
“你到底是為了大漢,還是為了王司徒”有過前車之鑒的她,再也不敢輕信于人,當初郭嘉給的教訓還歷歷在目
“既為大漢,也為養父。養父年事已高,經不起折騰,貂蟬只是想為養父分憂。”一字一句,全是肺腑之言。
王允真是養了個好女兒啊
人家話都說到這了,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從一開始的投緣都是貂蟬的試探,一步一步試探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知道自己和她有一樣的志向,才敢吐心聲,開口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