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一月的爭議總算有了個結果,有人滿意,自也有人不滿意。
又過幾日,不知從哪傳出些風言風語,說是昭寧帝有意廢太子,并藏了道密旨,已定下大位人選。
本就還未安定的人心,頃刻間又變得惶惶。
這日午后,三皇子從紫宸宮吃了閉門羹回來,滿腔燥郁。
背著手在屋中徘徊了好些圈,最后他還是將謝無陵召來身前,肅聲命令“明日帶我的密信往隴西一趟,告訴呂松柏,待到八月中秋時,我花開后百花殺。”
謝無陵這兩年肚子里也有了些墨水,一聽這話,再想到去歲秘密潛去隴西的所見所聞,不禁擰眉“殿下,會不會太倉促了雖說一殿下掌了監國大權,但玉璽尚在陛下手中,且他還留著太子并未廢黜,說明陛下尚未選定大位人選何至于就要走那一步”
“你懂什么”
三皇子本就是個暴脾氣,加之近日郁郁不得志,今日又被昭寧帝拒之門外,本就憋了一肚子火氣。現下聽到謝無陵還來反駁他,語氣也愈發不耐“這些時日父皇身邊一直是那裴守真陪著,若有密旨,定也是裴守真執筆。你不在朝堂,瞧不見裴守真那副嘴臉,一臉勝券在握、春風得意我若再不想辦法,等司馬縉把朝堂上下都換成他的人,裴守真再把那密旨一宣,屆時他名正言順、群臣愛戴地繼位,還有我什么事”
謝無陵聽罷這話,很想說裴守真無論何時都是那一副討人厭的死樣子,和有無密旨并沒關系。
但見三皇子這般焦灼不安,還是壓下那腹誹,低聲再勸“孫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此事非同小可,還望殿下三思或者,讓淑妃娘娘再去探探口風陛下一向最是寵愛淑妃和殿下,你若真行了此招,便是覆水難收,再難回頭了。”
三皇子眼底戾氣有片刻松動。
父皇的確十分寵愛母妃,這些年亦一直對他很是器重。
他或許是幾位兄弟之中,得到了最多父愛的皇子。
若有的選,他也想父慈子孝,好好孝敬父皇。
可父皇將監國大權給了司馬縉,卻連見都不見自己一面
是不想見還是心頭愧疚,不敢見他
又忖度一陣,三皇子看了眼謝無陵“那就等我明日見過我母妃,再議此事。”
謝無陵抬手“三殿下英明。”
他雖沒多少學問,卻也知道得位不正,會被后世詬病千年萬年。
若有的選,他也想跟一位明主,做一位名臣,流芳百世。
他自己的名聲倒是其次,但倘若嬌嬌和他在一起了,她一家子的清流文人,萬一被他帶累了名聲,那可不好。
想到沈玉嬌,當日夜里,謝無陵回到他新賃的小院,抱著平安看了很久。
每每這個時候,他就更嫉妒裴守真。
那人再不濟,卻和嬌嬌育有一子。
一個有著嬌嬌的血脈、從嬌嬌腹中孕育而出的孩子,簡直叫他嫉妒得發狂。
若是平安,是他和嬌嬌的親生骨肉多好
他一定將那孩子疼到骨子里,拼了命也要叫它康健喜樂。
“嬌嬌”
謝無陵盯著懷中熟睡的孩子,腦子里又如走馬燈般,回憶著與沈玉嬌相處的點點滴滴。
這一個又一個漫漫無眠的長夜,唯有那些回憶幫他撐下去。
轉過天去,三皇子去給淑妃請安。
生母雖沒給他閉門羹,但他從淑華宮里出來后,臉色比昨日更是難堪。
只因他生母與他說“帝王情,薄如紙,最禁不起磋磨。你父皇既已讓老一監國,無論有無那道密旨,你還是順著他的心意,安分守己為好。他那人最是厭惡被人忤逆,凡是忤逆他的,無一例外,都沒有好下場”
“老一他是個厚道孩子,若日后他登上大位,你老實待在藩地,亦能平安過一生。”
淑妃看出三皇子眼中的不甘,卻也只能苦笑著勸道“澤兒,這或許就是我們母子的命。”
一輩子,都是別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