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神采,頗類當年的公子景嬴。”太子友笑道。
俞嬴詫異,笑問“太子莫非見過先姊”
太子友點頭“友確實見過令姊,只是若令姊在,怕是不記得友。”
俞嬴擺出越發詫異的神色。
“十二年前,先兄是太子,友還只是一個公子。友曾質于齊幾個月,因先兄病重,友返回了燕國。便是在臨淄,友見到令姊的。”
“便是河間之圍那一年”俞嬴笑問。
太子友點頭。
那就不奇怪了,當時自己實在看田氏不順眼,正謀劃給田氏添堵,每天琢磨些陰謀陽謀的,無暇顧及其他,再說,臨淄各國質子質女也太多了想著這些,俞嬴笑了,極不要臉地問“俞嬴年幼,已經不記得先姊樣貌了。聽人說先姊風采極佳,果然嗎”
太子友嘆息“公子光映照人,當時年輕一輩中最上等的人物。”
俞嬴自然知道這是因為自己死了,生前許多惡事惡形也便漸漸隱去,在活著的人口中便只剩下了好但當面被人夸贊,心里總是愉悅的。
有這些家常話為引子,俞嬴和太子友之間,就更像友人閑聊,而不是君臣問策。
但太子友的問題卻不太好答,因為這問題實在大得沒邊兒了“先生怎么看天下之勢”
俞嬴想了想,問太子友“太子可知道在禮崩樂壞、諸國攻伐之前,共有多少諸侯國”
太子友笑道“雖說是八百諸侯,實則沒有那么多,但一二百總是有的。”
俞嬴再問“如今天下還有多少諸侯國”
太子友神色肅然起來“不過二十余。”
俞嬴點頭“這便是天下大勢。”
太子友往俞嬴這邊挪了挪“愿細聞之。”
“從前各國也有攻伐,但尚守君子之道。齊桓晉文,求的也是霸業。譬如當年山戎侵擾燕國,燕求救于齊,桓公遂伐山戎。因齊桓相助,燕國才有孤竹、令支之地。這于當今的田齊,或于任一諸侯國,還會有嗎”
太子友搖頭。
“況且俞嬴聽說,當年齊桓公撤兵返齊時,燕莊公因感念齊桓公,相送甚遠,入了齊境。桓公說,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禮於燕,1故而將燕莊公走過的齊地送與了燕國。這于當今之世,更是沒有了吧”
俞嬴面色肅然“彼時求霸業,今日諸國求的是吞并。等有一日,把其余諸國都吞了,便又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2的一統之國了吧”
太子友沉默片刻“故而,燕終不免覆滅。”
“為何不是燕有天下”俞嬴挑眉看他。
太子友眼睛一亮“先生以為,燕可以有天下”說著又往俞嬴這邊挪了挪。
“于將來,誰又說得清呢燕只要修國政以自持,治軍戎以自強,國強軍壯,再于邦交攻伐上謀定而后動,誰能說最后有天下的不是燕國”
太子友點頭,熱切地道“于修國政、治軍戎及邦交之道,還請先生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