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原本想去送的,可他走不開,楊延昭出城的時候,寇準手上的朝板已經斷了一根,是打斷的。
這朝板,打在一個三司的小官頭上。
“官家,就一個小小的關稅,卻要戶都、鹽鐵共查,度支竟然也想插一手,臣不明白,臣不理解。”
寇準是帶著火氣的。
三司鬧事把楊延昭貶出汴梁,寇準不知道打臉這個詞,卻知道這些人貶一個楊延昭還不夠,竟然還要往靈州安插人,而且三司都要安排人。
這事,寇準沒辦法忍了。
御史趙昌言站出來問道:“那寇相公何意?”
“廢三司、合而為一。派一員去靈州即可,朝廷的俸祿也不是白發的,一人可辦的事情,非要三人去作。”
“官家……”三司跳出來了。
這一句廢,就等于要把一堆人的官職給抹掉。
這事也不能忍。
吵吧。
皇帝閉目養神,已經不想去聽了,等會回到書房,三相再吵的時候自己再聽也不晚。
吵,一直吵到天黑。
這還不算完,第二天、第三天,又吵了兩天。
皇帝還要出錢請這些大臣們吃飯,但結果依然沒有。
皇帝回到書房,當職太監送上茶點。
看著桌上的茶點,皇帝沒心情。
“劉安,朕問你。三司的事情你可有聽說?”
劉安上前:“官家,臣連數都搞不清,怎么能搞清三司的事,這事,臣無能。”
劉安心里有數。
三司合并還是廢除都無所謂。
大宋需要的是,管收稅的、管花錢的、管審核的。再加上御史負責監督,這事就漂亮了。
但李沆在場,劉安不會說。
皇帝再問:“你府里如何管錢呢?”
“臣只管花錢,不知道什么叫管錢。”
這滑頭,皇帝還沒辦法說什么。
寇準與三司吵的事,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皇帝又問了李沆,李沆說了一大堆,結果是兩不相幫。
李沆心里明白,大宋立國這些年,三司拆分、合并、廢除、重立、再拆分。不知道搞了多少次,也說不上那一種更好。
皇帝捧起茶碗:“這事,讓他們再議一議吧。”
“官家英明。”李沆能說什么,這事很難下決心。
皇帝又問劉安:“劉安,咸平縣你準備怎么搞?”
“官家,臣正在寫一份計劃書用于咸平縣的立縣以及各產業結構的論述。臣能不能借點錢,保證一年內加兩成還上,這些錢用地咸平縣。首先,臣打算修河,再增加碼頭兩處。還想平整一塊土地,大約要二十五萬貫就夠了。”
“給你三十萬貫,明年年底還國庫四十萬,這是小事。”
既然一個縣能用年號為縣名,皇帝還是在意的。
一來在意劉安。
更重要的是,皇帝也在意自己的名望,所以多給了劉安一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