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項李氏已經滅族了,而且滅的是那么的干凈。
在汴梁城中他聽到一些傳聞,段玨很清楚,面前這位可不是和他侄子一樣的小白臉,這才是真正的狠人。
所以他來求劉安。
段玨跪坐在地上,足足一刻鐘之后,才擦了汗離開。
次日,早朝。
劉安不是朝官,想上朝沒正當的理由是不可能的。
但劉安有人。
早朝上,今日依然會再議三司之事,還有靈州刺史的人選。
今天,早朝剛開始,王曾就站了出來。
“官家,臣有事奏。”
寇準開口:“上前。”
王曾上前,寇準在袖子里摸了一下,他袖子里有一份不算正式的文書,是女子所書,對于三司的一套建議。這是早朝前皇帝派人給寇準的。
寇準很驚嘆這份文書的想法。
這是劉安家里管賬的一套方法,分為花錢掌柜、收錢的掌柜、審核的掌柜以及負責監督的掌柜。
潘秭靈手書。
劉安不會承認,自己懂算學的,懂賬目的。
寇準見王曾出來,他知道王曾是劉安的人,心說難道由王曾挑頭來上報。
可寇準想錯了。
王曾上前:“官家,大理使節團已經在汴梁有數月之久。臣以為,大理國這次失禮,錯在有失教化,我大宋為上國,有教化萬邦之責任。大理以儒治國,但儒學不精。臣請官家派宣撫使,前往大理辦官學,治儒教、宣王化、傳倫常。”
“臣推薦,曾給事中。”
沒等眾朝臣有反應,王曾立即拿出第二份。
“臣還有一事,臣以為靈州最重要的不是打,而是交流與溝通,一切以和為貴。臣以為,既然要和,那么有爭執自然用談來解決,而非武。能談的好,才能保持和。臣以為,朱嚴最合適,他精通六谷、黨項、西州等五種語言,臣推薦朱嚴。”
“臣以為,朱嚴在靈州之事上有功,而且經歷了靈州回歸的全過程。朱嚴與六谷、黨項、西州、烏茲的貴族的談判很出彩,臣再次推薦朱嚴。”
王曾這些天一直沒表態過。
他在等。
現在,既然劉安拿出意見了,他也不需要再等了,出來說話便是。
至于說完后能不能成。
王曾相信寇準會作出選擇。
果真,王曾說完后,寇準只是微微點頭一個小動作,立即就有人站出來:“臣附議。”
然后又好幾位出來:“臣附議。”
王旦想了想親自站了出來:“臣有一問。”
王旦是尚書的級別,皇帝親自開口:“問!”
王旦問王曾:“教化沒錯,但僅靠曾會一人能辦學嗎?”
王曾回答:“春天恩科,進士或是落榜的舉子當中,選百人下官以為合適。官學也可抽調人員作為副使。”
曾會出任靈州刺史,這事遲遲定不下來。
王旦也知道寇準強烈反對之下,曾會去靈州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但曾會有才,需要功勛才可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