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章就先別蓋了,等晚上,我去找你爸談一下。”杜國貴心疼杜童,覺得這事不能這么辦。
他是村支書,也是杜家人,雖然和杜童他們這房已經出了五服,但算來算去都是本家人。杜童家的情況他比誰都清楚,閨女想繼續讀書,只靠杜國樹一個人是不成的,杜國全那兒,別的不說,至少得把高中三年的學費給掏了。
余下學雜費和生活費,杜國樹一個人辛苦點,倒也能勉強供得上。
“三叔,別去找他,這章你幫我蓋了吧。你蓋了章,以后我就能喊我二伯爸爸了”杜童知道他誤會了,眸子一抬,趕忙道。
杜國貴正在氣頭上,冷不丁聽到杜童后半句話,心里頓時泛起了酸澀。
這閨女怎么這么惹人心疼呢。
太懂事
“童童,這字據代表什么,你懂嗎”杜國貴嘆氣,語氣溫柔地問。
杜童“我懂,你蓋了章,它就生效。以后任別人怎么說,我的爸爸都是我二伯。”
“這是你想要的”杜國貴再次嘆息。
“嗯。”
杜童杜童點頭,烏黑眼睛毫不閃避地看著杜國貴。
那是一雙仿佛會說話的眼睛,清澈明亮,杜國貴從她眼底看出了認真。
杜國貴張了張嘴,說不出拒絕的話來。
他默了默,道“行,三叔給你蓋。光有這字據還不成,我再給開個證明,等下次趕集,你和你二伯拿著這證明去一趟公社,把該辦的都辦了,以后你二伯就是你爸了,誰都不能再說你啥。”
這閨女太可憐了。
罷了,她既然不愿再和杜國全有關系,那就斷個徹底。以后杜國全就只是她叔,再和她沒牽扯。
杜國貴速度很快,沒多大一會兒就蓋好章,并打了個證明給杜童。
這證明,是杜國樹未婚且沒兒女的證明。
“謝謝三叔。”杜童小心翼翼把證明收好,沖杜國貴感激一笑,便準備回家了。
回了家。杜童沒有去干別的,而是坐在大門前她二伯最愛坐的石墩上,仔細打量著這座承載著她童年悲歡喜怒的小院子。
說是院子,其實也不算是院子,不過就是屋前多了一塊水泥壩而已。這水泥壩就表面一層是水泥,下面,全是燒過的煤炭花鋪的。
她們家不燒煤炭。打這塊壩子,她二伯求了好多人家,才收集齊鋪壩子的煤炭花。
水泥地面上有一些用碎瓷磚貼出來的格子,那是打壩子時,二伯特意給鑲出來的,說是方便她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跳格子。為了能跳格子,二伯還去撿了好多啤酒蓋回來,串成串,讓她踢著玩。
不過這游戲,到她上初中后就沒再玩過了。
說起來,她的童年其實比好多農村女孩都要幸福。只是上輩子她性子擰巴,好強的同時,敏感又自卑,完全陷在父母帶給她的負面情緒中,忽略了二伯對她的用心。
農村女孩子像她這樣,不沾啥地里活的很少。
大家都是一邊上學,一邊幫家里人干活。農忙的時候,甚至連做作業都沒時間。到初三要上晚自習的這一年,好多人因著家里不給交住宿費,還得摸黑上學下學。
而她
二伯心疼她,地里的重活從來不讓她干。
掰玉米的季節她只負責掰,從來沒像別的女生那樣,大背小背的往家里背過。紅薯出地,她也只坐在地里,把紅薯上的泥清理一下,裝進籮筐,讓二伯一個人挑。
她上初三,為了不讓她摸黑讀書,二伯找在鎮上開理發店的堂伯,讓她住進堂伯家
真要比起來,她的童年比杜靜還要輕松一些。
杜國全家養了四頭豬,一條牛,他家的牛幾乎成了杜靜的責任。在她的記憶中,杜靜哪怕是上學,都得帶個背簍丟學校外,放學后順路割背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