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維點點頭,他從各種渠道收到的情況相差不多,馬先生、皮應舉、史可法都稱援剿的殘余官兵不堪一用,守備營損失也不小,現在還要沿山堵截眾多孔道,現在調兵確實難為龐雨,不過張國維實在沒有其他營伍了。
龐雨觀察了一下張國維的臉色,現在困難講了,他還是需要解決張國維的困境,否則張國維恐怕又會生出剝離安慶的心思。
一旦把安慶分走,應天轄區只需防守浦六,壓力就小了許多,但張國維也會失去安慶的強兵,便少了立戰功的機會。
張國維在衡量兩方面的得失,龐雨需要在留下安慶上加一些籌碼。
“只要能為大人解憂,小人赴湯蹈火亦不惜,守備營雖艱難,小人必定調集兩司兵力,如此可分守、江浦,當可保兩城無虞。”
張國維的神態沒有多少變化,但龐雨觀察到他的坐姿放松了,兩個司的守備營不一定是滿員的,要守衛全境顯然不夠,所以龐雨也沒提城外,但用來守城足夠了。
龐雨又給上官解決了一次困難,現在當是最好提要求的時候。
“此番援剿精銳損失殆盡,小人痛惜之余,慮及精兵非是一朝一夕能成,若兵額還歸各營,編練更是艱難,沿江一兩年內兵力不敷防剿所需。
流寇雖敗但實力尚存,如賊瞬忽而至,下官恐救援不及,浦六安慶之間相距數百里,又若賊分數路來攻,不免顧此失彼,呈請大人于安慶、浦六之間設一有力營伍,如此平日可穩固江防,有警則可東西應援,大人運籌之時方有余力。”
果然張國維并未一口回絕,而是站起來走了幾步,龐雨提議的重點,是把援剿官兵的兵額抽調一部分,這些兵額放在一個營頭,這樣編練成軍更快,比臨時從江南抽調更好。
駐地在浦六安慶之間,確實能起到靈活調配兵力的作用,如果蘇松等地有事,從這里調兵也不算太遠。
在龐雨自己心中,這個營伍最好的位置就是蕪湖,估計張國維也會這么選擇,只是跟張國維這樣的上官打交道,不能直接提出來。
目前張國維最大的困難就是無兵,以龐雨看來,張國維對練兵并不擅長,此前的理念就是習武的良家子,但最后看來效果也一般。
龐雨揣摩張國維的心思,從快速編練的角度應當更好說服這位上官。
過了一會之后張國維道,“兵馬增減非是小事,兵額又涉及營數眾多,除錢糧之外,尚需內閣及兵部準允,但于安慶與浦六之間設立營伍確屬必要,關于防剿之事,龐將軍還有何提議。”
龐雨知道蕪湖的事不是一次就能辦成,但有宿松大捷在這里,只要張國維這里向兵部申請,又不增加錢糧的情況下,兵部并無反對的理由。
到時這個營頭的將領多半會從安慶守備營提拔,是龐雨大江戰略的重要一環。
“下官第二議請沿江各州縣切實編練鄉兵,流寇多次臨江,若果真過江時,營兵需數天方至,需鄉兵穩守城池待援,此前各地鄉兵年費五兩,且多有逋欠,不免聞警一哄而散,實未見實效,若沿江各縣愿意切實編練,守備營可派遣將士教授守城之法。”
張國維微微點頭,“鄉兵編練之弊,首要還是錢糧不足,戶部催收甚急,雖留存亦要起運,地方度支艱難,鄉兵雖有五兩之額,但多半并不實給,自然難見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