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聲聲,燕子銜泥,山泉歡快地流動了起來,迎面吹來的風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
忙假的第二天,家家戶戶的勞動力都在田里忙得熱火朝天。早上,村里難得來了叫賣的人。
“豆腐豆腐賣豆腐嘞”
沈南星聽到叫賣聲趕緊從屋里跑了出來,對著正在曬筍干的談湘喊道
“阿湘,趕緊拿個盆子去把人攔住,就說要買五斤豆腐,我這就去屋里拿豆子去。”
“誒,好嘞”
談湘說完拿了個臉盆就朝著叫賣聲傳來的地方跑去。
等談湘趕到的時候,小小的三輪車旁邊已經圍滿了人了,沈南星裝了曬干的黃豆,很快也趕過來了。
一斤黃豆換一斤豆腐,一塊豆腐有半斤重,五斤就是十塊豆腐,難怪要拿盆裝。
豆腐張的手就是一桿秤,只見他手拿鐵皮鏟刀一切一個準,一塊豆腐就是一斤,被切成方塊放到了盆里,只多不少。
沈南星端著盆子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和談湘念叨著,跟她講著過日子的竅門。
“這一斤黃豆才兩毛錢,一點豆腐若是拿錢買,那可是要花三毛錢一斤的,以后再聽到賣豆腐的,要是我不在家,你就去屋里頭直接拿了豆子去換。”
“阿奶,一斤豆子換一斤豆腐,這樣賣豆腐的人他不虧嗎”談湘好奇的問道。
“傻丫頭,這豆腐里加了水的,一斤豆子可以做三斤豆腐呢,不過人家做豆腐的也是賺個辛苦錢,都不容易。”
談湘耐心地聽著,一一記下了,這種精打細算的生活,也挺有意思的,更何況,吃了這么久咸菜蘿卜干,這下子終于可以改善一下伙食了,還有什么可嫌棄的,村里日子清苦,一向挑嘴的她現在居然饞起豆腐來了。
山上的路難走,賣豆腐的老張并不常來,有時候一個月才來上一次,是以家家戶戶都會多買些放在家里。
冬天放在室外就行,別的季節泡在鹽水里也能放上個十天左右,吃不完的話還能做成豆腐乳、霉豆腐。
中午依舊是由談湘把飯菜送到田里,然后跟著談二牛他們一起下地干活。收拾好碗筷,談湘拿起鐮刀除起草來,做爺爺的心疼孫女,到了下去四點的時候,就打發談湘回去幫沈南星準備晚飯了。
晚飯做的是竹筍臘肉豆腐煲。
竹筍切成滾刀塊,從吊在屋檐下的臘肉上割下一小塊,再重新掛回去,臘肉切片。
豆腐切成麻將牌大小,再洗一些山上采的菇子,切成片。
竹筍下鍋焯水,這樣就能去掉筍的苦澀味,咸肉也下鍋焯一遍水,然后加入生姜和蔥段炒香,這時就可以把菇子加進去了,等菇子也炒軟了就可以加開水了,加了開水后把竹筍和豆腐放進去,加鹽,燉煮個一刻鐘就差不多了。
這時,談二牛和談國青還有談國柱扛著鋤頭回來了,人還沒進院子,就遠遠的聞到家里的香味了。
談二牛扯著嗓子大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