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志見蘇越溪的手握住刀后連沉都沒沉,就知自己的小弟子鍛體的功法學得相當扎實。
她也拿起一把和蘇越溪手中一模一樣的刀,她說“2萬年前乾坤派的翠虛子用的是劍,她飛升之后,劍被稱為了百兵之王,直到現在。與之相比,我接下來要教你的刀就沒那么出名。”
李有志問“你可知刀和劍的區別”
蘇越溪不怎么熟悉刀,卻很熟悉劍,她在乾坤派日日看師妹師弟舞劍,耳熏目染下也明白了些劍的用法。
但她在此刻沒提太多,“劍兩側都有刃,而刀只有一側有刃。”
李有志早就猜到她會這么說,她問蘇越溪也不是為了一個答案,“刀沒刃的那一側叫刀背,背部厚重而刃口輕薄,不易折斷,不似劍。”
“刀的技法若是細究,可以是說上十幾種。但你只要學會其中三種,其他都可在戰斗中變通,”李有志每說上一個技法,便做出一個動作,她雙手握刀,向前揮舞,“這三種分別是劈、斬和刺。”
“你來一遍。”
蘇越溪依葫蘆畫瓢地來了一遍。
李有志大喝道“不對,握刀的姿勢不對你握刀的時候要用上鐵山掌”
“你是怎么用力的力氣都飄走了,根本沒到刀刃上。”
“你當用刀是在畫畫啊,速度,要速度”
“氣往下沉,你的氣呢,去逛街了怎么上下左右都不分”
“”
哪怕是領悟力非同于常人的蘇越溪也被李有志指著腦袋糾正了一個時辰的動作,這一個時辰下來比她鍛體還累,蘇越溪頭上都出現一層薄汗了。
總算把蘇越溪的每個動作都扶正了的李有志呼出一口氣,暗自想到,難得在她這個過于聰明的小弟子上出了些風頭,滋味可真不錯。
徒弟學得太快,師傅雖然驚喜,但成就感就沒多少。
說是如此,蘇越溪也是她見過學這幾個動作的正確技法最快的人,但這件事李有志是不會告訴蘇越溪的。
她這徒弟身上有股連她自己都沒察覺到的狂氣,李有志覺得還是要適當壓一下她,免得她在日后的修行路上招惹太多無法解決的麻煩。
教完了這幾個動作,李有志就開始傳授蘇越溪七刀門的絕學玄階下品的七戰連環刀。
她驕傲地說“這可是玄階下品的功法,黑狼門和玄劍宗都沒有。”
七戰連環刀不同于蘇越溪修行的其他功法,在層次精進的時候能夠擁有更多的變化。
它的功效很是簡單,七戰連環刀讓它的使用者配合著自己的技法與步法向敵人連續揮出七刀。每一刀的攻勢都比上一刀強,直到最后一刀,也是使用者在前六刀的戰意疊加下揮出的最強一刀。
“我們七刀門的開山祖曾說,六刀分勝負,七刀定生死,”李有志解釋,“第七刀揮出之后,我們就贏了。”
蘇越溪聽得心花怒放,她第一次聽到如此不拘泥于細節的刀法,細節少,就說明能在里面加的東西多。光是李有志說話的時間,她都在腦子里面想觸七戰連環刀與其他功法的至少三種搭配了。
但,她也有疑問,“師傅,如果第七刀揮出之后,敵人沒死怎么辦或者揮中間幾刀的時候就被打斷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