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是沒有問題了。
他知道這個孩子在“預言”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為了避免“他未來會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營,卻因為殘疾而失去戰斗能力”的情況,“獵人”沒有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只是讓他的腰椎錯位,壓迫神經。男孩只會感覺下肢發麻與疼痛,且行動不便,不會有更多的問題。
理療就可以恢復的事情。
獵人熟練的將自己的獵物扛在肩膀上。
大獲成功。他想。
大獲成功。
無獨有偶,被他扛起來的夏吾也是這么想的。
腦震蕩,由于外力造成的神經元位移,通常有可能伴隨顱內出血與腦水腫。這是血液或腦髓液因外力而呈現出異常的結果。
但這對夏吾是不存在的。
前文也提到過【夏吾覺得,自己解剖蛇類大腦的時候,應該是做過鋪墊的。這叫“有伏筆”】,夏吾可以限制腦內液體的運動,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力。
麻醉彈對夏吾來說就更是個笑話了。
震撼彈那種通過聲光使人眩暈的武器對夏吾還好使一點。但麻醉液……就算麻醉劑進入了他的**,他也可以控制藥液的擴散,甚至將它們從傷口之中排出。
——夏吾敢打賭,之前什么時候,“旁白君”也一定介紹過,他不怕任何形式的毒液。
在確定了對方是想要活捉自己,并且對方的權能不能強制麻醉劑生效之后,他就決定這么做了。
怎么說呢,接下來的劇情,確實讓他產生了一絲絲的“好奇”。
當然,必須得強調,這種爛作品的劇情,也只值得這“一絲絲”了。對他來說,世界上的好作品數不勝數。
但他確實很像知道自己的那一部作品的劇情。
所以,在確認自身的安全之后,他決定,稍稍的冒個險。
話說回來,“閱讀”為什么會有趣呢?
為什么觀眾會對“情理之中”的劇情感到癡迷呢?
為什么人們明知道勇者一定會打敗魔王、男主角和女主角一定會歷盡千難萬險之后在一起、正義一定會勝利的前提下還要閱讀這些已經有原型的故事?即使相同的原型,他們已經閱讀過了無數次?
因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觀眾喜歡看什么,一定程度上是“文化”所決定的——說“欽定”也不為過。
而一個好的作者,就是要用“觀眾想象之外的方式”,將“觀眾喜歡看的結局”送到觀眾面前。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這就是寫作的最大奧秘了。
而“觀眾意料不到的方式”,往往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這是他體驗這一過程的唯一法則。
哪怕夏吾已經知曉了宇宙的真理【即“夏吾是主角”】,也無法知道這所有的細節。
他很期待。
另一方面,“獵人”也很期待。他真的很想知道,這個在“王”的預言之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少年,究竟有什么秘密。
或許,他們的仆役們,可以給他一點點答案?
而在這個時間點上,對“未來”帶有期待的,還不止這兩人。
馬克亨納瑞帶著赫胥黎與米氫琳,走向了今天的第一個目標,心中充滿了期待。
真是神奇的共時性現象啊!